詹姆斯·邦德是电影007里塑造的一位英国王牌间谍,他的足迹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择日而亡》中,他一路从从香港到古巴,再到伦敦……邦德在全世界奔波,与邪恶势力斗争……影片中的那烟雾缭绕的雪茄、穿着比基尼的性感女郎、风格独特的哈瓦那音乐无一不比惊险的飞车追逐镜头更让人印象深刻,现在就让我们走上哈瓦那街头吧,身临其境的体验一下热情奔放的古巴风情。
古巴(Cuba)位于加勒比海的西部,南北美洲和墨西哥湾的入口处。首都哈瓦那(Havana)是古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这座海港城市以它的独特迷人的风情,每年吸引着近200万游客来到这里亲身体验它的多元、神秘和奇异。
如果哈瓦那的美还不能令你心动,那么世界上恐怕很少有地方能让你驻足了。地处热带,气候温和的哈瓦那,素有“加勒比海的明珠”之称。于1514年由西班牙人建立的哈瓦那不仅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城市,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至今仍然是加勒比地区、西班牙和非洲等多元文化的混合。在这里有最火辣醉人的热带风情、最动感奔放的拉丁音乐,还有用石砌而成的住宅、教堂、街道、广场、酒吧、剧院、喷泉、城堡。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殖民时代的拱形屋顶、扶手栏杆以及小阳台、窄小的街道和宁静的古老大教堂。
哈瓦那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旧城位于哈瓦那湾西侧的一个半岛上,至今还留有许多西班牙式的古老建筑,是总统府所在地。大部分华侨也集居于此。哈瓦那旧城是建筑艺术的宝库,拥有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198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新城濒加勒比海,是拉丁美洲著名的现代化城之一。
哈瓦那的旧城是它最迷人的地方。哈瓦那古城的街,几百年前被西班牙人总体规划,高大的殖民民居建筑全城保留,岁月让她显出几许苍老与破败,不过格局都还在。夕阳在窄石板路上映出微光,各具风格的建筑细节耐人寻味,木门窗后寻常的生活气息展开得很热闹,国营小店里人们排着长长队列在等待,肤色各异的孩子们在街上游戏……
哈瓦那遗留着不少西班牙式建筑,包括Florida hotel附近的所有建筑,都有着明亮的色彩,巨大的木门和雕花的阳台,行驶在街上的老式古董汽车,历史沧桑感由冉而生。老哈瓦那街道的主教街、百业街、商人街、奥布拉皮亚街、鞋跟街、古巴街、石子路街,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还有海滨大道,那里是老哈瓦那港口大街延伸出的一条广阔的快速大道,北临加勒比海,南与哈瓦那和广场中心的市区相接壤,是散步、谈情说爱、体育运动、跳舞和举办民间音乐会的场所。
1、老人与海——科希玛(Cojimar)渔港
哈瓦那的清晨是从科希玛(Cojimar)开始的,这里是哈瓦那的渔港。半夜出海黎明归来的渔夫们聚在码头上,把自己捕获的大鱼悬挂起来,彼此炫耀着,粘着鱼鳞的笑脸在雪茄的烟雾中闪闪发光。著名作家海明威曾经说过:“我热爱这个国家,就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除了出生的故乡,此处是命运归宿的地方。”
海明威在哈瓦那居住的时候,经常和渔民一起出海钓鱼。每次他都会光顾码头旁边一家叫作“La Terraza”的餐厅。在这里他结识了《老人与海》中老圣地亚哥的原型人物卡洛斯。现在这家餐馆中挂满了这对朋友的照片,如果运气好,还能碰上当年给海明威开过船的老渔夫,听他讲讲“海明威老爹”的轶事。
沿着海明威的足迹前行,“两个世界”饭店是大文豪的最初住处,如今它已经将其常住的511房间开辟成一个小型的博物馆,成为各国游客的首选饭店。由于海明威的妻子玛瑟不喜欢住在饭店,于是海明威买下了位于哈瓦那东南郊的维西亚庄园,在这里他完成了《丧钟为谁而鸣》。
2、哈瓦那的守卫——莫罗城堡
在哈瓦那港湾入口处的峭壁上,高耸着一座巍峨雄伟的古堡,这就是哈瓦那的著名古迹之一——莫罗城堡。Morro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海岸边的悬崖”。整座城堡体现了意大利的建筑风格和文艺复兴的特征。1982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哈瓦那旧城定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时,这座古堡大概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莫罗城堡建于1587~1597年,做为哈瓦那城的要塞以防海盗的袭击。城墙高大宽厚,并有一条20米长的护城河。一条条幽深的隧道使堡垒相互通连。堡旁的灯塔建于1844年,30千米以外都可见到灯塔耀眼的光芒。
城堡上的累累弹痕,是哈瓦那历史上屡遭欧洲列强洗劫的历史见证。16至17世纪,法国与荷兰海盗多次进攻哈瓦那。1756年至1763年英法战争期间,英国又于1762年占领了古巴,英罗城堡也被英国军队摧毁。如今,城堡虽已面目全非,然而从存留的堡体上,依然可以看出莫罗城堡当年的雄姿,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这座古堡现已辟为哈瓦那航海博物馆。
3、“哈瓦那”少女——拉富埃尔萨城堡
在哈瓦那市区,有一座名叫拉富埃尔萨的城堡。古堡建于1538年,是古巴最古老的城堡,在美洲古堡中也居于第二位。
1539年,埃尔南多·德·索托从古巴岛出发,首先发现了北美的密西西比河。传说在索托走后,他的妻子伊萨贝拉·德·博巴迪利亚时常登上塔顶向远处眺望,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她年复一年,望眼欲穿,哭瞎了双眼。最后听到丈夫的死讯,她也悲痛而亡。城堡塔楼不仅因这个动人的传说而闻名,而且以塔顶安放的一尊印第安少女“哈瓦那”的铜像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因为哈瓦那的得名,就是来自这个受人尊敬的印第安少女的名字。如今的铜像是个复制品,真品保存于城堡附近的哈瓦那城市博物馆里。
4、石头的音乐——哈瓦那大教堂及大教堂广场
大教堂广场(PLAZA DE LA CATEDRAL)因圣克里斯托瓦尔大教堂(CATEDRAL DE SAN CRISTOBAL DE LA HAVANA)而得名,这座始建于1748年的教堂,是古巴最古老的大教堂,也是哈瓦那最漂亮的教堂。它融合了欧洲巴洛克和美洲的建筑风格,被誉为music set in stone(石头谱出的音乐)。
教堂的雕像相当精美,北面塔上的铜钟1698年铸造于西班牙。如今它灰白斑驳的墙壁经历了多年风雨的冲刷,留下了沧桑岁月的痕迹。这座教堂本来就是为了纪念哥伦布而建的,他的骨骸曾经存放在这里,1899年才送回了西班牙,当然,也有人说,那只是他儿子哥迪亚的遗骸而已,不过没所谓,反正关于哥伦布的种种疑团太多,够历史学家忙活一阵子的,当地人只是叫它哈瓦那大教堂,它是属于哈瓦那的。
大多数的教堂,都喜欢哥特式的建筑,高高的尖顶直达苍穹,仿佛与上帝的对话,而哈瓦那大教堂,至少看起来不是,表面上,它是巴洛克式的建筑,正面波浪起伏,而教堂内部,却是高大的石柱和尖拱券的哥特式风格,这跟它曲折的建筑史有关。
1748年,开始承担大教堂修建的,是耶稣会,刚刚修了一个轮廓,时间就迈进了1767年7月31日,经历了将近一年的反复权衡,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终于下令将耶稣会从西班牙本土和海外领地驱除,就这样,还没有等大教堂完工,耶稣会就被匆匆赶出了古巴,后来圣芳济会修士接手修建工程,等到1777年建成的时候,大教堂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巴洛克的正面,哥特式的内部,左右还有两个相当不巴洛克风格的一窄一宽不对称的钟楼。而它对面的巴约纳伯爵府,却是严格的按照对称风格建筑的,哈瓦那大教堂,真有点像是哈瓦那人的性格,不拘一格的混血,如此的不纯粹,如此的美不胜收,任何的血统在这里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教堂前的大广场,有时候会有手工业集市,卖些古巴木雕,玳瑁制品,雪茄烟盒等工艺品。教堂附近街区现在几乎全面转向旅游业。
如今的大教堂和大教堂广场,已经成为了哈瓦那的明信片,成为了哈瓦那的背景。不过哈瓦那大教堂,并不是到此一游的历史遗迹,古巴作家Alejo Carpentier说它是变成石头的音乐,但,它又是流动的,像是从过去生长过来的枝条,开着细细碎碎的花朵,它的钟声定时响起,弥撒定时举行,几百年来,没有中断过。那些历史、那些记忆,在石灰岩的大教堂上已经凝固,深墨绿色的斑驳,令石头的教堂,泛着青铜的质感。并且,在广场前人潮喧闹之中,它更像是一个完美的休止符,白天的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可以走进去,在世俗世界的络绎人群中,隔绝出一份宁静。总能看到有一些人,随着流水般的游客涌入教堂,然后默默的在胸前划上一个十字,静静的坐下,任由游客来来去去,他们就在这个特殊的空间里,透过身后那些南腔北调的语言,用心灵和上帝对话。
5、日落堤岸——海滨大道
古巴共和国首都哈瓦那的海滨大道,是一条美丽和富有历史魅力的大道,它弯弯曲曲长达5公里。当地人称之为“马莱孔”(西班牙文Malecn,是“堤岸”的意思)。
海滨大道一边是茫茫加勒比海,一边是色彩各异的新旧楼宇建筑。湛蓝的海水轻轻拍打海岸,海风拂面,凉爽宜人。海滨大道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古巴共和国民族英雄的丰碑和旧殖民主义的痕迹。它们像永不关闭的历史博物馆,形象地向人们倾诉着古巴共和国的历史。
大道上耸立着3座神采奕奕的青铜雕像,他们是19世纪下半叶古巴共和国独立运动中的著名将领安东尼奥·马赛奥、马克西莫·戈麦斯和卡里斯托·加西亚。们为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洒尽了自己的鲜血,深受古巴共和国人民的尊敬。高大的骑士雕像的雄姿和碑座上那栩栩如生、奋力反抗的人物塑像及战斗场面,反映出古巴共和国人民不畏强暴,渴望独立的坚强意志。
从这里可以看到哈瓦那最古老的要塞皇家军队城堡。防海堤本身很宽,可坐、可卧、可行走。夕阳下儿童们站在堤上垂钓的剪影和旁边高大的路灯灯柱线条优美的剪影一起,是一幅经典的哈瓦那图画。
来到哈瓦那,有几样事情是一定要做的:抽上一根正宗的古巴雪茄、喝上一杯朗姆酒以及在广场上跳一支Salsa舞。
在古巴,你会发现到处都有拉丁美洲乐队。音乐是这个国家最好的广告。古巴音乐是西班牙和非洲音乐的继承,原始的古巴节奏“Salsa”是世界上最受欢迎和最负盛名的,它吸收了两种文化的精华。在日常生活中,古巴民众能歌善舞。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像古巴人那样创造出如此众多风靡世界的舞蹈:热辣激情SALSA、曼妙婀娜的Rumba、热情奔放的MAMBO、干脆利落的恰恰……
在哈瓦那随便的一个街区都会有一群乐手们陶醉在音乐世界里。当乐曲响起,你可以自由地随着节奏,听从你的内心挪动你的脚步,在这里舞蹈是一种天性。
窗外滨海大道,最后的琥珀色没入加勒比海。朗姆酒的香气弥漫了巴洛克风格广场。小酒馆里的钢琴奏出一曲曲拉丁舞曲,神秘热情的拉丁舞者,模糊的轮廓在夜色中更显倔强。纹上了彩虹纹身的赤裸脚踝轻轻踮起,蛊惑的灵魂在说,舞吧……
美食:
如果想吃古马传统的乡土菜,可以到旧哈瓦那地区的bodeguita del medio餐厅,就在大教堂广场附近。 哈瓦那大教堂广场旁边的一条街聚集了很多古老而著名的小酒馆、小餐馆,其中五分钱小酒店和小佛罗里达餐馆是海明威最常光顾的地方。他的留言也被摆在了吧台酒柜的正中央,上面写着:“我的‘莫希托’(Mojito)在‘街中小酒馆’,我的‘达伊基里’(另一种鸡尾酒)在‘小佛罗里达餐馆’。”
点上一支古巴雪茄,要上一杯用朗姆酒加薄荷叶和柠檬调配的鸡尾酒“莫希托”或者另一种同样久负盛名的朗姆鸡尾酒“达伊基里”,在满墙不乏名人手迹的顾客留言涂鸦里体味时光倒流。吧台酒柜的正中央,那是海明威留下的字句:“我的莫希托在五分钱小酒店,我的达伊基里在小佛罗里达餐馆。”
古巴人在饮食上习惯以吃拉美殖民地式西菜为主,一般以爱吃烤、煎、炸制的菜肴者居多,不吃辣,以猪肉为主要食品。古巴的名菜首推“加勒比海女王”,这是一道用加勒比大虾做成的菜。烤乳猪和味道浓烈的各种羹汤也是哈瓦那有名的美味。
特产:
雪茄:
位于古巴西端的比那尔德里奥是古巴的第三大省,这里的降雨量在古巴是最高的,每年达到165厘米,成为对烟叶的生长极为重要的因素。其中哈瓦那地区因其气候、降雨量和土壤(红色沙质沃土)而成为当地最重要的产业。而最好的雪茄,人们便称其为哈瓦那(Havanas或是Habanos)。哈瓦那的手制雪茄,是独步全球的雪茄极品。
为了让人们在享受雪茄时,有缝隙让烟通过,哈瓦那雪茄的烟心是采取人工手撕的方法,将烟叶纵向撕成两片,再进行烟心的制作,这也正是手制雪茄才能拥有的特色。通过收藏,刚制成的哈瓦那雪茄那犹如青春烈火的烟味,随着时间而流逝,风味更显香醇。所以,目前在世界各地出售的哈瓦那雪茄,大部份都是出厂约两年左右的产品。这样的雪茄再放置三到五年,哈瓦那雪茄的至尊品味便显露无疑!
哈瓦那Tips:
交通:
哈瓦那的马蒂国际机场位于市区以南18公里的地方,从机场到市区可以坐出租车,费用大约7个古巴比索(Peso)。
签证:
古巴对因私护照是落地签,而对因公护照是免签。持中国护照,到古巴可以买一个“旅游卡”(Tourist Card,Tarjeta Tursta),相当于落地签的性质。但如果你去古巴,没有签证的话中国边检是不会放你出境的,所以最好还是先办好古巴签证。古巴旅游签证并不难办,只需要往返机票和古巴酒店定单就可以。
货币:
古巴现行两种货币制度,一是可兑换比索,简称CUC,又称红比;二是本地比索,简称CUP,又称土比。1 CUC = 25 CUP,CUC和美元汇率大约为1:1,原则上供外国人使用,CUP则供本地居民使用,但是目前很多商店的标价均为CUC,所以几乎所有古巴人也经常去兑换一些CUC使用。
气候:
哈瓦那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温度为25℃,最高35℃。由于是岛国,有海风,所以没有酷热难熬的感觉。
习俗:
古巴人大多信奉天主教,一部分人信奉基督教新教,他们忌讳“13”和“星期五”;他们忌讳戴帽子,认为只有亲人去世才戴帽子悼念;他们忌讳以刀剑作礼物送人,认为这是割断友谊的象征;他们在饮食上特别重视菜肴的色彩。 上一页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