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我们在沙漠里前进着,正午的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终于我们来到了一排矮矮的锈迹斑斑的房子前面。恍惚间,我们仿佛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我们沿着空旷的街道,穿梭于这早已褪色,布满灰尘的古老建筑群中。偶尔有细风飞旋而至,街道上的沙土立即跳起怪异的舞蹈。风劲渐强,房子中的铰链和木板开始吱吱作响,不时有门“啪”地关上,发出震耳的声音,金属的屋顶似乎要散了架一般。
我们就置身于世界上最荒凉的角落之一:阿塔卡玛(Atacama)的亨伯斯通镇(Humberstone)——太阳炙烤之下的鬼镇——世界上最干旱的沙漠之地。
亨伯斯通建成于1862年,位于智利北部偏远的草原一带,这里曾经是硝石的开发中心。智利出产的硝酸钾或硝酸钠最初是作为制作炸药的成分,后来运输到欧洲和美洲用作农业化肥的原料。所以在随后的50年,开发经营硝石变成一个利润丰厚的行业。从19世纪60年代起,智利北部约有200家工厂蜂拥而起,开采加工冠名为“白金”的硝石。这一时期智利北部迅猛发展,成为全球天然硝石最大的供应地。
由于这巨大的财富诱惑,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的工人们纷纷涌入这一地区。于是这方贫瘠的不毛之地顷刻间有了万家灯火的景象。新起的小镇落都依厂而建,显得十分拥挤。其中,亨伯斯通非常独特,在这一方沙漠中迅速繁荣了起来。20世纪40年代亨伯斯通达到全盛时期,人口总数达到3700人,形成紧密的pampino社区文化。整个亨伯斯通生气勃勃,滚滚利润的供给使它成为沙漠之心一股强大的能量。
当我们走在这个现已废弃的街道,曾经繁华村落的景象令我感到困惑不已。闷热的空气令人不安。沙漠一片寂静,囿然无声。除了我和丈夫以及其他几个游客外,哪里还有生命的迹象?然而一切又让我们觉得有一股无形的活力隐匿其后。似乎有喋喋不休的话语萦绕于我们的耳畔。
随着“白金”的不断跌价,阿塔卡玛的文化绿洲也走到了尽头。到20世纪30年代初,欧洲合成硝酸盐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矿场破产关闭,这一大产业走到了死胡同。30年代大约10%的硝石来自智利,而到了50年代,这个数字已下降到3%。
这对亨伯斯通来说可不是个好兆头,硝石可是这个小镇存在的唯一依靠,也是人们生计的唯一来源。1959年,这里的矿山和工厂关闭了,工人们也离开了。几乎是一夜之间,这个小镇似乎被风横扫了一样变得空空荡荡。1970年这里被智利政府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物。2005年,亨伯斯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遗产认证。
自矿场关闭的那一年起,人为破坏以及地震的损坏在亨伯斯通留下了大量的痕迹。如今,日益恶化的建筑结构变得十分脆弱。2005年它已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的名录。
但是50多年后的今天,在这沙漠之心,我仍然可以感受得到希望与担心,梦想与失望,浪漫与友谊。亨伯斯通的人远去了,但是他们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东西。( 实习编辑: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