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QgN1X作者:gallery追随日本诗人足迹探寻诗中之境/e3pmh1tuv/e3pn6f6i8【环球网综合报道】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它源于日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俳句中必定要有一个季语。所谓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季语中除“夏季的骤雨”、“雪”等表现气候的用语外,还有象“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称。另外,如“压岁钱”、“阳春面”这样的风俗习惯也多有应用。这些“季语”通常带着现代日本人民对于幼小时代或故乡的一种怀念眷恋之情。(实习编译:肖沅芷)13509527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qinxian环球网135095274000011["9CaKrnQgN1b","9CaKrnQgMYf","9CaKrnQgMVP"]{"gallery":{"members":[{"desc":" \r\n“俳圣”松尾芭蕉\r\n 提到俳句,就不得不提到松尾芭蕉(1644—1694)。芭蕉被日本人称为“俳圣”,他对日本俳句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风格主要是表现作者纤细的感觉,表达了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松尾芭蕉一生游遍了相当广大的地区,行程2,400公里,游遍本国东北地区和本州岛。这次旅行为他的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著名游记——《奥之细道》或《奥州小道》。\r\n\r\n 松尾芭蕉离开家乡江户(东京的旧称)后,开始他的游历生活,先北上再西南,来到位于日本海海岸处的大恒。3个世纪后,追随松尾芭蕉当年足迹的日本东北“奥之细道游”更是热门旅游线路。\r\n","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2\/1022\/20121022103227224.jpg"},{"desc":" 片片稻田\r\n 在旅途中,松尾芭蕉路过这样的稻田,它是位于日本东京东北方向124公里处的黑羽镇。他在《奥之细道》中也写到了这样的场景,从而庆祝新丰收的稻子:“稻田片片\/一望无际\/从柳林处向远处延伸!”。\r\n\r\n","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2\/1022\/20121022103228469.jpg"},{"desc":" “俳圣”松尾芭蕉与弟子曾良\r\n 在日本山形县的最上川河边,人们可以看到松尾芭蕉与弟子曾良的雕塑,用以纪念两位在5个月的游历中曾到此一游。\r\n\r\n","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2\/1022\/20121022103229770.jpg"},{"desc":" 送回马儿(典故)\r\n 在日本海沿岸,有松树、暗礁、水域,松尾芭蕉却在这里度过了旅程中最为艰难的一段时光。在这里的九天里天气炎热、阴雨绵绵,十分难捱。松尾芭蕉在书中写到:“人人为己,无父母,无孩子,狗折回,马送回。”\r\n\r\n 注释:松尾芭蕉在《那须》一节写道:道路难行,向陌生的村夫求助,村夫便将自己的马送给他,叮嘱他等马无法行走的时候再放回来。芭蕉放马回去的时候将酬金系在马鞍上了,那个村夫一定也收到了吧?\r\n","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2\/1022\/20121022103231274.jpg"},{"desc":" 最上川河\r\n 最上川河面上浮现着倒影,一位渔夫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正在垂钓,这根竹竿和当年松尾芭蕉时期的一模一样。一日,天气闷热,夕阳西下,松尾芭蕉在看过河口景象后写到“最上川河\/冲淡了落日的余热\/融入海中!”\r\n","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2\/1022\/20121022103232947.jpg"}]}}//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2/1023/20121023084851654.jpg
【环球网综合报道】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它源于日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俳句中必定要有一个季语。所谓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季语中除“夏季的骤雨”、“雪”等表现气候的用语外,还有象“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称。另外,如“压岁钱”、“阳春面”这样的风俗习惯也多有应用。这些“季语”通常带着现代日本人民对于幼小时代或故乡的一种怀念眷恋之情。(实习编译:肖沅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