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传说丰富 能煮能炸吃法众多
刚到巴西时,巴西朋友请《环球时报》记者吃巴西烤肉。看到服务员端来小碟,里面放着粉状的东西,记者心中生疑。朋友对记者说:“这是法罗法,用木薯粉和鸡蛋做的,是最好的解油腻食品。”木薯是什么?朋友告诉记者,木薯是巴西人最普通、最典型的食物之一,巴西人吃什么都能和木薯搭配,吃什么都离不开木薯。巴西是木薯的故乡,是巴西印第安人最早发现和学会了种植和食用木薯。如同玉米代表着墨西哥印第安人的文明一样,木薯则代表着巴西印第安人的文明。木薯在巴西还曾经是财富的象征,有不少关于木薯的趣闻和传说。
食谱之根,生命之根
在巴西菜市场记者看到了木薯。它的外表很像白薯,但表皮更糙,个头更大。削去深棕色的表皮,就露出洁白肉质,把它放在水里长时间浸泡,除去含苦味的氰基苷。然后再用刀削成片、挤出汁,晾晒干。食用前,用工具搓成粉状,就可以做各种各样的食品。
木薯为巴西人主要食物之一,在巴西有“食谱之根,生命之根”的美称。它同巴西烤肉、煮豆饭一样,成为巴西最有特色的一种食物。木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矿物质和少量的蛋白质。木薯可以用来炸,也可以切成块做点心吃。巴西东北部地区居民在肉汤、鸡汤或鱼汤里放上木薯粉,放在陶锅里用微火慢慢焖煮,直到成为又粘又稠的糊状,巴西人称之为“皮楞”。吃在嘴里,肉鲜味重,汤浓有劲。
东北部还有一道巴西地方名菜,叫“莫盖加”,它是用鱼、虾、螃蟹等海鲜食品,加上西红柿、棕榈油和木薯粉等放在平底砂锅里烩煮而成。此外,巴西人还把木薯粉与玉米粉,小麦粉和在一起,做成蛋糕、甜食、饼干、面包圈、玉米饼、木薯粥、面包等。掺有少量木薯粉的食品吃起来更有韧劲,更有嚼头。巴西超市、商店里出售的各种各样的饼干或多或少也都加了一点木薯粉,吃起来口感更加酥松、香脆。
木薯食谱逐渐丰富
据说,当年葡萄牙殖民者登上巴西大陆时,看到印第安人围坐在地上,聚精会神地削木薯皮。这些葡萄牙人以为印第安人在削木棒。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葡萄牙人将木薯粉称为“棒粉”。木薯粉要比小麦制作的面粉颗粒粗、质地硬、口感糙,不宜消化,咀嚼也较费劲。当时没有碗筷,印第安人吃木薯粉是用手抓起来,一把把“扔”进嘴里的。后来,印第安人也学会了其他一些食用方法,如将整条木薯煮熟后,蘸蜂蜜吃,或者将煮熟的木薯粉拌在其他食物中吃,或将木薯汁用陶器盛起来,放在温火上煮成粥,或者将木薯脱水后放在火中烤成木薯饼。
名字来自印第安传说
1817年至1821年,奥地利植物学家伊曼纽尔·波埃到巴西进行科学考察时听到一个印第安人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印第安酋长的女儿未婚而孕。酋长非常生气,发誓要惩罚与女儿发生关系的那个男人,但女儿不告诉父亲那个男人是谁,酋长勃然大怒,决定在次日把败坏声誉的女儿杀了。可是,就在这天晚上,酋长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白人俯在他的耳边说,他的女儿是无辜的,如何怀孕的确是个谜。酋长原谅了女儿。女儿后来生下一个白皮肤的漂亮女婴,取名叫“玛尼”。可是女孩子刚满周岁就突然无病而亡。印第安人按照习俗,将玛尼埋葬在母亲的帐篷附近。几天后,一棵不知名的植物长了出来。又过一段时间,植物开花、结籽,土地胀裂,印第安人就用手将土刨开,发现这种植物的根部粗壮发达,就像玛尼那胖乎乎的身体,于是就为这种植物取名叫“玛尼奥卡(Manihot)”,。印第安语的意思是“玛尼的家”。伊曼纽尔·波埃根据这个传说给木薯起了名字“Manihot Esculenta”,也就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木薯学名。
在巴西沦为殖民地的时期,木薯成了种植园奴隶的口粮。来自非洲的奴隶都喜欢吃木薯。为此,巴西殖民当局曾经颁布法令,要求所有种植园都要根据奴隶人数多少种植相应比例的木薯地。16世纪,到巴西内陆寻找黄金和捕猎奴隶的葡萄牙人用木薯粉作旅行干粮,甚至拥有多少木薯粉还被用来衡量殖民者的财富收入。木薯后来被葡萄牙人带到了非洲和亚洲。但是木薯一直不为欧洲人所喜欢。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