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旅游频道配图:巴黎圣路易岛
我自小在长沙长大,要问我这座城市里最美的地方,我觉得非橘子洲莫属。湘江从长沙城中穿过,橘子洲就如同一片绿叶静静地漂浮在江心。站在这个狭长的小岛上,西望是层峦耸翠的岳麓山,东瞰则尽览长沙城的繁华;夹在风景纷杂的两岸中,湘江的碧波仿佛隔断了所有喧嚣,让她就这么在城市的中心遗世独立着。这里浸染着湖湘文化,在此听渔舟唱晚,赏满树橘红,吟先贤辞赋,好不自在。
纵观全球,如同橘子洲这样坐落在城市中心的小岛数不胜数。它们有些美丽宁静绿意盎然,有些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另外一些则是逃离城市的绝好去处。所谓大隐隐于市,非这些城中岛屿莫属了。它们既独立于城市的喧嚣,又融入在城市的血液里,他们是城市人们生活休闲所在,又是城市的特色所在,趣味所在。
塞纳河贯穿整个巴黎市区,塞纳河中便有两个天然河岛,一个是圣母院所在的西堤岛,此外,在圣母院的后方还有另外一个圣路易岛。每年上百万游客前来参观圣母院大教堂以及位于当年罗马法庭遗址上的司法大厦,但他们可能并不知道,从西提岛过了圣路易桥,就直通颇有些“城中之城”味道的圣路易岛。“岛上乍看上去是一些普通的街道和楼房,却留存着一系列名人故居,如果能腾出半天时间逛逛,才能算是到过巴黎。顺着主干道圣路易岛街走下去,沿街有不少精致而风格迥异的咖啡馆、画廊、服饰店。世界最有名的冰激凌店Berthillon也隐藏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岛上。”法国旅游发展署中国办事处新闻媒体及公关助理李晓楼说。
如同圣路易岛这样的地方大概我能一口气数出许多,岛上满街的风情,满眼的潮店,一定可以让你找到另一种解放心灵的旅行方式。康帕岛大概是布拉格最少游客群集的地方,岛上的建筑物虽然并不是大有来头,但却给人优雅轻松的感觉,是从一大堆景点、一大堆人潮里钻出来透口气、沉淀一下心情的绝佳选择;玛格丽特岛位于多瑙河中心,岛上林木葱郁,芳草如茵,岛上还有国家体育游泳中心、帕拉丁浴场和布达佩斯丽都露天剧场,这里目前是布达佩斯人非常喜爱的休闲娱乐区。位于尼罗河中央的扎马利克岛是开罗有名的富人区之一,区内是别墅小楼,庭院深深,绿树草坪,许多外国使馆也都集中在这里,著名的开罗塔也位于此。埃及驻华使馆旅游参赞纳赛尔博士向记者介绍道:“一般旅行团都是跨越尼罗河的大桥边上,从桥边观看耸立在岛上的开罗塔。若是能在开罗多呆一天,不妨走上扎马利克岛,登上这座埃及的‘埃菲尔铁塔’欣赏开罗夜色。”此外,五洲行国旅欧洲部经理白雪还告诉记者,在“大巴尔干全景6国13日探秘寻梦之旅”中,就将带领游客乘坐传统的“pletna”木船前往斯洛文尼亚的布莱德湖心岛,步行99级台阶,敲响小岛教堂里著名的许愿钟。
与世隔绝是这些小岛的美之所在,它们如同世外桃源一样,产生某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吸引力;而有时候,隔离、幽闭却又成为它们的“枷锁”。台伯岛是罗马市内台伯河弯曲处的一个河中小岛。台伯岛曾是重犯和传染病患者的隔离地带,人们对台伯岛都是敬畏的,逃避的。现在意大利人干脆在此建起了现代化的医院,台伯岛则成为游客在梧桐夹岸的台伯河边漫步的最美风景。无独有偶,悉尼港内有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岛屿,岛上有一座微缩模型一样的“碉堡”——丹尼森堡,这里最初也是用来隔离犯人的,如今已变成拍取港湾和地平线的最佳取景地。
环球网旅游频道配图:康帕岛讲述布拉格悠闲
在布拉格这样名胜遍地的地方,康帕岛似乎注定是要被忽略的地方。不过或许也正是因为总被忽略,才让这里清新得如世外桃源一般,让无意间误闯的有福人一下便爱上她。
闯入美妙画面
在布拉格历史城区步行闲逛时,总是容易获得一个接一个的惊喜。在这里住上几天之后,每日不再赶着四处拜访名胜景点,于是我便常常有了这样的收获。先是在那个不起眼的穆夏博物馆欣赏到了这位捷克艺术大师的众多名作,然后又拜访到那个小到不能再小的爱因斯坦故居,不过今天遇到的这个显然要比它们都大得多,因为它是一个岛。
从旅馆附近的旧城广场出发,我原本是要到小城区那家颇为地道的捷克餐厅吃午饭。我原本是要穿过查理大桥进入小城区,但就在马上从桥上走过去的时候,我突然被桥边一条向下的石头台阶所吸引。原以为,下到尽头的地方,会是一个近距离凭眺伏尔塔瓦河的平台,就像一般人家的阳台一样,可以近距离平视拍些往来船只的画面,但走下才发现,现实远比想像得更加美好。就在楼梯一转的眼前,出现的是片被精心打理的草坪,草坪尽头石头倚栏上,一对情侣正相拥低语,一条小船正从他们身后的河上缓缓驶过……绿色的草坪、眼前的人和他们身后流淌的伏尔塔瓦河水,在雨后湿漉漉的空气中构成一幅美妙的画面。
布拉格的“威尼斯”
翻看随身带着的地图后才得知,眼下身处的地方名为康帕岛。虽然叫“岛”,但这里与传统概念中的岛屿并不太一样,它不是四面被水环绕,而是一边位于伏尔塔瓦河岸边,另一边有小路与对岸的小城区相连接。不过,这里绝对具有岛的特质:环境清新,有着浓郁的自然风情,而最美妙的地方,则是这里与不远处天壤之别的静谧感觉。高处的查理大桥以及其两端的地方从早到晚游人络绎,而这里,能看到的只有散步或者遛狗的本地人,以及居住在岛上的居民。每个人都是闲庭信步,到处一派悠闲。
康帕岛不大,如果仅仅是走上一圈的话,用不了1小时,不过我或许是被这里的氛围所感染,脚步一下放慢了许多,最后干脆学着当地人的样子,在草坪中央躺了下来,一边看书,一边享受午后的温暖阳光。
偶然与当地人闲聊中得知,尽管康帕岛对于大多数匆匆而来的游客比那些知名景点要陌生许多,但它是布拉格这个城市中的重要组成。19至20世纪间,这里的水边建立起几家加工面粉的磨坊,而家庭主妇们则会聚集在此,用从磨坊水车轮下流过的水洗衣服。水车直到20世纪30年代还在使用,而水边的房子从水车开始工作的年代陆续出现,如今这些爬满青藤的房子看起来已经相当古老,与那些有几百年历史的几乎无异。古老的水车如今已经不在,但它似乎还在当地人们的心中缓缓旋转,轻声喃诵这个被称为布拉格的“威尼斯”的地方的故事。
美丽的水岸风景
我运气不错,赶上周末。事实上,在这个时间点,比平日能更多欣赏到这里的美好。康帕岛是布拉格城中不多的当地人享受闲暇时光的去处(多数时候,他们会选择带着小船或自行车赶赴几小时车程的郊外),他们来这里的目的当然并不只是晒晒太阳,这里有趣的地方远比想像的多。
在岸边,一条条色彩鲜艳的小艇从眼前飞驰而过,而过了一会儿,也有一两条船在这里停靠,只见他们熟练地将船拖上岸扔到一边,然后随意地在草地上铺上一块布,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食物——结束了时间不短的伏尔塔瓦河漂流,接下来是家庭午餐会的时间。这样的场景很容易让人想起卡夫卡,当年他曾在给女友的信中说:我喜欢划着小船沿伏尔塔瓦河逆流而上,再躺在船中央顺流而下,欣赏沿路不同的桥……”不知道眼前的一家人,是否喜欢欣赏那些不同的桥。
不能划船欣赏桥,我则更多时间欣赏那些岛上的房子。大部分房子都默默无闻,但这里有几个建筑却是大名鼎鼎的。就在久寻不得要领将要放弃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个我要找寻的门牌号,这个看似普通的房子据说当年是莫扎特住过的,因为在不远处剧院中上演《唐璜》的空前成功,这个奥地利人在布拉格受到追捧,甚至在他短暂居住过的房子前,如今还有金属标志牌加以记录。
与这位早年的音乐天才相比,约翰·列侬在康帕岛上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就在距离莫扎特旧居不远的地方,一面画满各色涂鸦的墙壁传达着人们对列侬的热爱与缅怀,各种语言的文字、简单到水彩笔的线条、复杂到立体感十足的涂鸦毫无规则地出现在这面墙上,可以看出新旧相叠加已经覆盖了好几层。据说每年列侬逝世的日子,这里还会有悼念仪式和小型音乐会。
小贴士
住宿:布拉格市内有各种酒店,住在旧城广场周围最方便,但价格较贵。
语言:捷克语为官方语言,在游客比较多的地方,英语被广泛使用。
餐饮:岛上有众多餐厅,其中一家Kampa Park 的餐厅最为有名,它占据着水边的最好位置,坐在露台上,可以边吃饭边看夕阳下的查理大桥和远处的古建筑。而餐厅的室内部分同样出色,红色拱顶和枝型吊灯营造出与外边的悠闲惬意迥然不同的浪漫色彩。
环球网旅游频道配图:比格迪半岛著名的海盗船博物馆
一水之隔,奥斯陆的慢生活
奥斯陆的比格迪半岛,总让人想起厦门的鼓浪屿。那是一座与奥斯陆市中心一水之隔的小岛,岛上现在只住有3000多人。这里不仅有热闹的沙滩、也有各种丰富的博物馆;不仅有寻常人家安静的别墅,也有皇室低调的夏宫。这里,不仅是奥斯陆人的博物馆中心,更是他们的休闲中心。来到奥斯陆,无论如何,你都不可以错过比格迪半岛。
对于游客来说,上岛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在市政厅前的码头乘坐摆渡船。大约不到20分钟,我们就可以从繁华的市中心,来到这个安静的小岛上。一上岸,迎面就可以看到几个色彩不同的建筑,它们都是建在岛上的博物馆。
比格迪半岛是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中心。这里集中了奥斯陆几家著名的博物馆。除了一座挪威民宿博物馆外,其他的博物馆都与航海以及极地探险有关,让人不得不感叹,挪威不愧是航海大国和极地研究大国。前进号博物馆,恐怕是岛上游客最多的博物馆之一,它是专门为一艘船建立的博物馆。当年,前进号是世界上唯一一艘同时去过南极和北极的船只,它是由挪威著名的航海家南森设计制造的,而另一位挪威著名航海家阿蒙森则乘坐该船4次进军南北极,有过如此辉煌的经历,专门为它设立一座博物馆,自然实至名归。
如果前进号博物馆陈列了挪威的航海史,那岛上的挪威民俗博物馆,就是现实版的挪威近代史。在这个巨大的露天博物馆里,展示了一百多栋挪威各地的实体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建于17—19世纪,是从挪威全国各地收集而来。当然,最有名的建筑,是一座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老教堂,这是挪威典型的木板塔式教堂。最有意思的是,这些建筑中,常常会有各种民俗表演,比如,古老的面包房里真的会做面包,手工作坊里会有穿着旧时传统服装的大妈在做手工,而教堂里,也会时常举行各种仪式。 这座露天民宿博物馆,仿佛是活着的挪威历史,来这里的游客不仅仅是外国人,更有很多本地的居民,尤其是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本国的历史和文化,孩子们还可以参与民俗村的表演活动,这是真正的寓教于乐。
对于奥斯陆人来说,比格迪半岛上的Huk沙滩,就是他们的休闲中心。位于比格迪半岛南端的Huk沙滩,其实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神秘的天体沙滩。到了夏天,这里其实很热闹,看似保守的挪威人,也会有很多人来到这个裸体浴场,游泳晒太阳散步等等。
当然,如果你没有勇气进入天体浴场,就去隔壁的沙滩吧,这里才更像开放的娱乐中心。对于奥斯陆人来说,沙滩是如此重要,他们抓住一切时间享受他们难得的短暂的夏日。牵手的恋人依偎着散步,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在戏水,老人坐在长椅上看夕阳西下。这就是奥斯陆夏日的慢生活,我们要细细体味慢慢欣赏。
即便是在冬天,Huk沙滩依旧是唯美的,我甚至觉得冬天的Huk沙滩会更美。冬日短暂的阳光,轻抚着白雪覆盖的沙滩,让冰冻的一切感觉温暖。奥斯陆高纬度纯净的蓝天下,沙滩、白雪皑皑的大地、挺拔的枯树,一切都那么清爽洁净。身边偶尔有人跑步而过,领着自己的爱犬,冬日的寒冷仿佛都被他们甩在身后。
曾经在秋日的黄昏中,在沙滩上遇到一位白发老人,闲聊中她说,自从退休以来,只要不是异常恶劣的天气,她每天都会到沙滩来坐坐,她说这里可以让她感受到内心的安宁与生活的满足。
相比于博物馆和沙滩,我更痴迷于在比格迪半岛的小巷里散步。在喧闹的博物馆和热闹的沙滩之外,比格迪半岛是相当安静的。这里不仅留有很多古老别墅,更保有挪威皇家的大片农场。那些老屋,每一栋都有漂亮的花园、古旧的窗棂,走过每一扇大门,都会让你情不自禁地想像着,门里会不会走出一位17世纪装扮的优雅少妇。
不知道什么缘由,岛上的街道两旁,以及私家花园里,到处都种着很多苹果树,它们芬芳着比格迪半岛的四季。春天是娇艳的苹果花,夏季是满树的青苹果,秋季最有味道了,每颗苹果树下,都落满了苹果,比起落叶,更有一翻成熟的醇香,而到了冬季,阳光将枯枝的影子映射在小路上,让人觉得这里的冬天也有温暖。偶尔,苹果树背后的窗子里,会飘出清雅的音乐,在这样的氛围中,谁能不陶醉呢?
小贴士
1、比格迪半岛位于奥斯陆西部,与市政厅相望。去岛上的交通十分方便,可以在市政厅码头坐船,也可以乘坐公交。
2、奥斯陆的冬季白天很短,因此岛上的博物馆开放时间也较短,如果冬季去参观的话,要注意时间。另外开往岛上的摆渡船冬季也会停摆。
环球网旅游频道配图:博卡拉
岛上半日享湖水和阳光
洁白的雪山下面是清澈的湖水,在湖心岛上晒太阳喝茶,这样的地方,怎不让人喜爱?
博卡拉位于尼泊尔中部,这个海拔800多米的山城有着清幽的氛围和美得让人感觉惊艳的景色。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抬眼即可看到环绕城市的雪山闪烁着耀眼光泽。雪山总在远方,显得遥远又神秘,而与城市融为一体的费瓦湖则更容易亲近。这个在博卡拉城市中央,长而不规则的湖泊多数时候如镜面般平整,雪山的影子被它倒映出来,小船偶然荡漾其间。
亲近湖的方式有很多,徒步、骑车或一跃跳入湖中,但深入湖心或许是最舒服的方式,就在费瓦湖中央的小岛上,博卡拉最豪华的度假酒店——鱼尾山庄坐落于此。山庄以正面远方的鱼尾峰而得名,是尼泊尔名气最响亮的度假酒店。这个酒店从到达的方式开始,处处都让人难忘。鱼尾山庄可不是走路或者坐车可以来的,从湖岸边的入口,有一个正方形的浮船摆渡,这是上岛的唯一交通工具,无论你是住客,还是只想上岛看看,都要从这里开始。
岛与岸间用一根粗绳子连接,酒店的服务人员通常站在浮船的正中,他们通过拉动绳子使得小船产生向前的力量,船慢慢滑动,最终平稳到达岛上。每日,一拨拨客人就以这样的方式往来。而岛前和岸边还有专属于山庄的几艘颜色鲜艳的行李船,大件行李以及货物都靠他们运送。
即便不是住在岛上的客人,也可来这里用餐,事实上,鱼尾山庄常年爆满,预订不到房间又想一探究竟的客人,通常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拜访这个小岛。餐厅位于岛上最外侧,最受客人欢迎的是早午餐。此时阳光充足,晒太阳非常舒服,人们都乐意坐在户外花园里享受这一切。
因为西方游客多,所以餐厅以西式早餐为主,而茶则是地道的尼泊尔风味。餐厅的椅子也很别致,椅面略向上倾斜。人坐在上头,因椅子的角度,就成了舒服的半躺着。这种体态是享受博卡拉阳光的最佳姿势。眼前几步外就是宁静的湖水,远处就是雪山。在这样一个餐厅,吃什么,好像并不重要。
环球网旅游频道配图:在贝尔岛上逃离现实世界
北美大陆的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系统,也是北美最重要的运输水道,东起接着大西洋的加拿大圣劳伦斯河河口,西抵达美国的芝加哥和明尼苏达州,五座大湖环环相扣,储水量占去世界淡水总量的五分之一,有着北美地中海和美国北方海岸的美誉,也就不足为怪。
大河中的硫磺岛
底特律河是美国和加拿大的界河,河北是以英国王室所在地温莎命名的加拿大小城,南岸则是世界汽车之都底特律城。底特律河连接着五大湖中的休伦和伊利湖,河中船来舟往,热闹非凡。河中的贝尔岛的港口是著名的底特律游艇俱乐部的所在,底特律河超级赛是动力赛艇最为疯狂的赛事,小小的赛艇上装着为航空设计的喷气发动机以每小时数百公里的速度冲过这里的水面,稍有失控,就可能是船毁人亡的悲壮。
宁静和疯狂的对比似乎在这个小小的河中小岛上表现得极为明显。二战接近尾声的时候,美军在太平洋战区开始了战略反攻。如何和熟悉岛屿战斗的日军作战,就成了美军战术训练中极重要的一个部分。
底特律河中的贝尔岛被暂时改名成了“小硫磺岛”,住在河边的美国百姓忽然发现,海军的训练舰艇和海军陆战队员们在宽阔的大河中一次又一次对这座宁静的小岛发起包围和勇猛的“进攻”,在二战中几乎没有受到波及的美国本土上的贝尔岛火药味极浓。
好在贝尔岛没有真的经历战争,今天的贝尔岛也不再能看到武装到牙齿的海军陆战队士兵们在沙滩和树林里匍匐前进。小岛和底特律城有桥梁连接,每到夏天,岛上绿草茵茵,驾车过桥来到这里,离开城市生活的忙碌,安静地沿着河边散步,看河水从容流淌。也可以走去岛的尽头,那里有座整体全部用大理石打造的灯塔,在洁白的塔基上坐着发会呆,躺着晒会太阳,看这座北美唯一的大理石灯塔的塔尖缓缓划过蓝天白云。
2012年的重新开始
贝尔岛是美国最大的河中岛屿公园。环绕着贝尔岛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开车从这里走过时,总会放下车窗,吹着风,看两岸风光。十多年前,每年这里的宁静都会被轰鸣的发动机声震碎几天。贝尔岛赛道是印地汽车大赛的一部分,如果你喜欢速度和刺激,那些环岛飞驰的赛车和戴着战斗机飞行员才需要的保护头盔的赛手形象,是飙车迷所能追求的最高境界。
遗憾的是,贝尔岛的印地赛车随着美国的经济衰退,底特律作为世界汽车之都地位的淡去,在几年前悄然终止。在底特律生活的日子里,看着这座曾经可以用伟大来形容的城市渐渐走进荒废,就业率直线下降,社会治安日益不宁,一个世纪前开始的辉煌沉寂了,昔日橱窗明亮的商店一家家用木板钉死了门面,入夜,宽阔的街道上难得见到行人,整个老城区恍如一座死城。
贝尔岛成了底特律人逃离现实的世外桃源。这里的一切似乎和美国,和底特律的经济低迷都没多大关系。小岛依然是小岛,印地赛车从这里的消失让这里更安静。只是在沿着环岛公路行走时,看着那些水泥砌起的赛道护栏,偶尔会想起昨日赛事疯狂时万头攥动、比肩接踵的热闹场面。
2012 会是贝尔岛的一个里程碑。当大家都在讨论世界末日的惶惶时,贝尔岛将重新迎来印地赛季在这里的开始。小岛的安静又会被发动机的轰鸣震碎,在底特律市中心拔地而起的新的商业大楼起了个很响亮的名字——文艺复兴。也许,这座了不起的城市真的能走出阴影,在贝尔岛赛车的轰鸣声中找回汽车之都的感觉,重新跻身于世界大城之列。
环球网旅游频道配图:道辛(Dossin)博物馆
永远的菲兹杰瑞
贝尔岛的树林里有栋不怎么起眼的房子,每次带朋友来岛上,都一定会带他们来这里看上一看。这里是道辛(Dossin)博物馆,有五大湖的地理和历史的详细记录,更有意思的是这里是著名的菲兹杰瑞号货轮唯一和永恒的纪念。
万吨货轮埃德蒙·菲兹杰瑞号(SS Edmund Fitzgerald)曾是五大湖上最大的货轮,也是底特律河上一道浮动的风景线。每次,她运载着2万多吨矿石从岛畔缓缓驶进底特律河口时,船长都会打开特制的音响系统,在音乐声中讲解这条船传奇的故事。菲兹杰瑞的到来是贝尔岛的盛事,总会有许多人打听好船期,早早就在这里等候。但船长不知道的是菲兹杰瑞传奇的开始似乎也预示着她悲剧的结尾。
菲兹杰瑞号从下水的伊始似乎就被奇怪的事情环绕着。下水仪式上,按传统拴在船首的香槟酒来回在船身上砸了三次才破碎,巨轮在万众欢呼声中呼啸入水,直接撞上了水边的码头。在底特律河上来往了十多年后,1975年11月10日,菲兹杰瑞最后一次返回的途中遇上了巨大的风暴。很难想像每小时百公里的风速在大湖上会掀起怎样的风浪,也没谁知道巨轮最后的瞬间发生了什么。在发出最后一次报告平安的电波后只几分钟,菲兹杰瑞忽然完全失去了联络,29名船员无一生还。直到三天后,美国海军的搜救人员才在160米深的湖底找到了她,她的船体已经断裂成分开几十米的两截。
在船员家属要求下,菲兹杰瑞成为大湖里不容外人侵犯的水底陵园,那些不再能回家的船员们将在那儿永远安息,不再为这个忙碌的世界所打扰。在道辛博物馆里,一尊菲兹杰瑞号曾经用过的船锚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唯一纪念。
小贴士
贝尔岛位于底特律河中,由桥梁和底特律连接。底特律冬季寒冷,最佳访问时间为春秋两季。贝尔岛上没有地方可供住宿,通常游客从底特律城前往做半日或一日的访问。
环球网旅游频道配图:纽约自由岛
听自由岛讲故事
依稀还记得很多部电影中,世界各地的移民乘船来到美国,从大西洋进入纽约港湾,远远望见自由女神像时那欢呼雀跃的样子,仿佛看到了自己美好的未来。其实纽约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自建成一个多世纪以来,已经见证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前来美国寻求他们的梦想。
自由岛坐落在哈德逊河通往大西洋的入海口。哈德逊河和纽约市东河在此交汇,形成三座岛屿,其中自由岛和爱丽斯岛最为著名,爱丽斯岛上有着著名的移民博物馆,后来该岛也成为自由女神像国家博物馆的一部分。
说起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其中颇多故事。自由女神像并不是美国人创造的艺术品,她是法国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送给美国的礼物。刚开始,美国人并不是很支持雕塑。因此,自由女神像的创作者巴托尔迪带着部分雕塑参加了费城举行的美国庆祝独立的100周年博览会,引起巨大轰动。于是,美国国会正式批准总统接受女神像,将建立自由女神像的地点确定为自由岛。1884年7月6日,自由女神像正式赠送给美国,其全名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爱丽斯岛坐落在自由岛后面,大批移民在登上爱丽斯岛进行移民审查之前,首先看到的就是自由岛上屹立的高举自由火炬的自由女神像。自由女神像曾一度成为移民前来美国追求新的自由和经济机会的精神象征——自由女神像也就成为了美国的象征。
要在美国旅游,首选之地应是纽约。而到纽约,如果不来看看自由女神像,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因为前来观光的游客,以及纽约市民非常之多,因此,要想一睹自由女神像的风采,必须要早做准备。有两条路可到自由岛,一是从泽西市的自由公园出发,如果正值旅游高峰,譬如周末或者节假日,游客可以考虑这条路径;二是从纽约的曼哈顿,前往自由岛。第二条路线最佳,因为从曼哈顿前来,您还可以路过华尔街,一睹决定世界经济走向的那条小小的街道的风采。然后步行10分钟就可以到达炮台公园内的柯林顿城堡,购买轮渡的船票,再前往自由岛,然后再前往爱丽斯岛,然后再回到炮台公园码头。
从地图上看,该岛面积很小,其实其面积约4.9公顷。该岛过去曾经是美国堵截海上来犯者的重要军事要塞。当美国政府决定在自由岛上建筑自由女神像时,过去的军事堡垒成了雕像的地基所在地。岛屿上除了树木覆盖之外,还有一座自由博物馆也非常值得一去。
站在自由女神像的底座平台上,仔细端详女神像。女神像双唇紧闭,身着古希腊风格宽松长袍,光芒四射的头冠上有七道尖芒,据说象征着世界七大洲、五大洋。女神像右臂高举自由火炬,左手捧着一本封面刻有“1776年7月4日”字样的法律典籍。脚下是打碎的镣铐和锁链,右脚跟抬起,整体为挣脱枷锁、挺身前行的反抗者形象。故自由女神像象征着追求自由。
基座的花岗岩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送给我,你那疲乏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你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遗弃的可怜的人群,你那无家可归饱经风波的人们,一齐送给我,我站在金门口,高举自由的灯火。”
女神像内部中空,里面是美国移民博物馆,馆内设有电影院,为游客放映美国早期移民生活的影片。馆内还记述了自由女神像的许多细节。游人从女神像底部乘电梯直达基座顶端,然后沿着女神像内部盘旋式阶梯登上顶部的冠冕处。每隔三节旋梯就设置一些休息座,为不能一口气登顶的游客休息。从冠冕处还可登上铜像右臂高处的火炬底部。
从女神像顶部远望:东边高楼大厦林立,那是经济繁华的曼哈顿金融区;南边纽约湾一望无际,波光船影相映;北边哈德逊河伸向远方。往女神像身后看,是爱丽丝岛和新泽西市。如果适逢夏季,水面上随时可见很多美女帅哥乘坐游艇疾驰而过,令人心旷神怡。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