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人立,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一个大学期间走遍了全国除内蒙古、宁夏、台湾之外所有省区200多座城市的旅行者,一个看似柔弱实则坚强的理想者,一个显得比许多同龄人成熟的大男孩,在热爱旅行的年轻人圈子里他早已小有名气,我们在他近期于北京举办的旅行摄影展上得见真人,听他讲述了“逃学”旅行的苦乐酸甜。
“学”好才能“逃”
起初,我们并不理解他的“逃学”,至少并不提倡,毕竟,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搞好自己的学业是学生的本职,单纯为了旅行而选择逃学,我们不能支持。但是,与唐人立聊过之后,才了解到他在逃学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为在同样热爱的学业和旅行之间做出选择而进行的思考,这些,在还没出发时,于他而言或许已经是一种难得的锻炼。
唐人立在南京工业大学学习的是城市规划专业,他说,他的旅行大部分还是在假期和实习期间,真正逃学并不多,当然,有时候实在有冲突也会真的逃掉一些课,如果这些课非常重要或者是他感兴趣的,他会通过旁听和自学的方式提前学习,该做的作业也都抓紧做好。另外一些不太重要或不大感兴趣的,基本就靠纯看书了,他说,人总是要学会选择的,与其在一些收获不多的课堂上枯坐,不如走出去做自己更喜欢的事,旅行中的见识、学习和感悟,更有价值。我不由得佩服他的成熟豁达,不拘于形式,追求真正有意义的生活,我们这些比他年长的人,在他的年纪有多少人想得到?现在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

旅途中的苦 记忆中的乐
在这几年的旅行中,唐人立吃过不少苦,但更多的是留给自己的难忘的回忆。
他旅行的费用一方面是从日常生活费中节省出来的,另一方面也会打工赚一些钱。他说,他不想让父母为他的旅行梦想提供额外的资助,毕竟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不能给父母增加负担。因此,他可谓彻头彻尾的“穷游分子”,旅行中每天的花费通常不超过100元,为了省钱,他有很多“招数”。
第一, 不走寻常路。他很少选择特别热门的城市,即便去,也不大会去热门的景区景点,因为费用太高,而且游人太多,失去了一个人旅行的味道,拍出的照片也不好看。
第二, 不选热门季。热门的旅游季节,人多,花费高,不管是路费、住宿费,还是景区门票都不划算,学生的时间灵活,不如错开高峰。

第三, 装备极简,轻装上路。装备少,省钱又省力,他给我看了旅行用的背包,竟比我的背包还小,我问他这么小的背包能装什么,他说,一点吃的和水,几件衣服,一部相机,一点钱。他还说以前用的一直都是卡片机,直到最近才换了单反。东西少,走起来轻松,交通选择更灵活,花费也少。
第四, 吃住行,能省则省。绿皮火车、徒步、搭车、借宿、蹭饭,是他最主要的旅行方式。一路上他坐过警车,也睡过牢房(由于没有住处,借宿于派出所,只有牢房有床);搭过货车,也睡过货车驾驶室;在热情纯朴的村民家借宿、“蹭吃”过,想要给钱却“遭到”善良的拒绝;也得到路上遇到的许多陌生朋友的帮助,一些曾让他搭车的自驾游的哥哥姐姐,不但帮他解决了交通问题,还一并帮他解决了吃饭问题,让他除了感谢不知说什么好……在不同的地方遇上的许许多多好心的人、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他留下了无数的感动和快乐。当然,他也遇到过不少拒绝、不少挫折,但相比获得的快乐与感悟,那些反倒成了极有意义的锻炼,为他下一次旅行积攒无穷的力量。
文/魏玲 图/唐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