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广网今日刊载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严安林的评论文章分析民进党与“台独”的关系。评论指出,“独派”自始至终只是民进党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非全部;“独派”无法离开民进党而发挥重要政治影响力,而民进党如果不抛弃“台独”,根本无法走完“最后一里路”。
全文摘编如下: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后有关民进党是否调整两岸政策、能否放弃“台独”主张的讨论,迄今一直是台湾媒体与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如果放弃“台独”主张、修改“台独党纲”会让民进党崩盘的说法也一直是不看好民进党能够调整两岸政策者们的主要依据,也是民进党部分人士至今坚持不放弃“台独”主张的公开说辞。放弃“台独”主张真的能让民进党崩盘乃至于“党将不党”吗?其实,这个理由似是而非,根本不成立。
一、“独派”自始至终只是民进党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非全部
其一:民进党成立之时是一个反国民党、不满国民党的“大集合”,并非是一个主张“台独”的政党。1986年9月民进党成立时,无论其党纲还是党章,都没有主张“台独”。或许党内有主张“台独”的人士,但“台独”不是民进党成立甚至发展的主要主张。到20世纪90年代初后,基于选举考虑及党内的“统派”被逐渐清除离开民进党后,民进党才通过“台独党纲”,民进党也成为公开主张“台独”的政党。以后的历次选举都表明,“台独”并非民进党的“票房保证”,而是“票房毒药”。1994年陈水扁当选台北市长与2000年陈水扁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靠的都不是“台独”诉求,而是走“中间路线”,淡化“台独”诉求。
其二:“独派”只是民进党的一个部分。无论是过去、现在甚至将来,主张“台独”的人员都不是台湾社会的主流,不到20%;民进党的主流也是“不独”,只不过是这“不独”的多数人处于“沉默状态”,主张“台独”的人很少但声音很大,民进党内的“独派”力量近几年甚至有所萎缩;“台独”选票确实已经成为支持民进党选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远非民进党选票的全部。
二、“独派”无法离开民进党而发挥重要政治影响力
其一:“独派”与民进党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独派”只是“鱼”,民进党才是“水”,民进党可以没有“独派”,但“独派”不能没有民进党。以往离开民进党的“独派”人士组织了什么“建国广场”、“建国会”等诸如此类的“台独”组织,请问今昔何在?有什么大的影响力吗?公开标示“极独”以求自保的陈水扁在多次表示对民进党的不满后宣称不排除组织新的政党,为何未见组党踪影?甚至最终还是请求重新回到民进党?原因只有一个,离开民进党容易,但政治前途就是“穷途末路”。对政治精于算计的陈水扁其实是看到了“独派”与民进党的关系:要么加入民进党并挟持民进党成为利己的工具,要么离开民进党从此“销声匿迹”。
其二:在蓝绿对立的两党政治格局下,“独派”除了支持民进党外别无选择。由于选举制度使然,台湾已经是两党政治的基本格局,特别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国民党与民进党之外的政党没有任何空间,1月14日选举,宋楚瑜的超低得票率已经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在“一对一”的大规模选举中,“独派”除了支持民进党的候选人,还有别的选择吗?正如深蓝群众除了支持国民党候选人外,其实也没有别的选择一样。尤其是“独派”,深知政权对于“台独”的重要性,也深切了解:唯有掌握政权后,才能谈得上去追求“台独”,先夺取政权是第一位的,再谋求“台独”是其次的,没有政权,也就没有“台独”。这是为何“独派”不离开民进党继而绑架民进党的主要原因,也是民进党大可以放弃“台独”主张而不必顾及“独派”会弃之而去的主要理由。民进党放弃“台独”不会崩盘,反而有可能扩大社会基础,能够走完“最后一里路”。
[page]
三、民进党不抛弃“台独”根本无法走完“最后一里路”
民进党迄今没有“弃独”的可能,要因有四:
一是“台独”确实成为民进党内“神主牌”,成为“道德标杆”,无人愿意去碰触;
二是“台独”在民进党内与台湾社会都尚有一定市场,对若干需要选举的政治人物特别是民意代表而言,确实是不可丢失的选票之一,“台独”主张对他们而言尚有政治利用价值;
三是民进党“弃独”与否的两岸政策路线调整始终与党内权力分配与斗争纠缠在一起,包括近期进行的党主席选举与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路线和方向的调整一直是分不开的,这样使民进党内有识之士也难以带领民进党真正实现路线转型;
四是民进党内的主流未必认为蔡英文败选是因为不“弃独”,尽管全台湾有识之士都清醒地看到了蔡英文败选的要因在不承认“九二共识”,但可能就是“众人独醒唯我醉”,民进党及其人士甚至认为2000—2008年,民进党不也是没有“弃独”而“执政”8年了吗?其实,2000年有那时的特殊情况,造就了陈水扁的侥幸上台。但今日甚至于往后,类似陈水扁上台的条件似乎难以重现了。这就决定了民进党不“弃独”只能让其根本无法走完“最后一里路”。(严安林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