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UXDu go.huanqiu.comarticle走进黎巴嫩 纪伯伦故居成为文学风情旅游之最/e3pmh1tuv/e3pmh1ufv【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吴富贵】酷暑骄阳下的贝什里,位于黎巴嫩北部临海的圣谷。那里雪松环绕,古树参天,海风送来地中海的涛声。世界文学巨匠、黎巴嫩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纪伯伦的故居就坐落在这崇山峻岭之中的如画风光里。纪伯伦故居建于1931年6月,最初是一家修道院,1975年改建成博物馆,依雪山而建,傍天然而生。山间瀑布,雪松遍布。游人、车鸣、鸡犬声、流水声合着鸟鸣声,偶见袅袅炊烟随着山风飘散。山乡这座窑洞式用巨石垒成的建筑,有一道红褐色的小矮门,仅可一人通过。这座深藏在茂密的山野中无人居住的故居因为如画的风景而变得不再单调。没有纪伯伦,就没有故居,没有故居就没有如潮的人流,就没有灯光和歌声,就没有今天的黎巴嫩文学旅游业。据说,就是这样一家面积狭窄窑洞式的纪伯伦故居,竟然每年吸引七八十万游客慕名而至,成为黎巴嫩文学风情旅游业之最,如今的小小故居正在用丰富的纪伯伦遗存和文献,续写黎巴嫩文学传奇。成为一座建造在崇山峻岭之上,雪松深处的一处享誉世界文坛的历史丰碑。 步入纪伯伦故居近百米长低矮拱形迂回有如窑洞一样的地下室,入口处虽然狭小,但小巧精致,充满黎巴嫩风情,进门后发现实际上里边面积很大,可以说像是个迷宫,内部空间全部被米黄色灯光笼罩,映入眼帘粗糙墙面上的镜框里,悬挂展示着一幅幅纪伯伦人体美术绘画作品,俨然是哲学和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参观中,记者发现在陈设的橱柜里,陈列着中国不同年代出版的《先知》《沙与沫》《纪伯伦全集》《纪伯伦在中国》等汉语和英文版书籍。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书籍都是中国专家、学者、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送给纪伯伦故居博物馆的礼物,如今这些都已经成了中黎两国在文学交流领域的友好信物。146060088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刘瑞莹环球时报146060088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6/0414/10/29/20160414102930315.jpg{"email":"liuruiying@huanqiu.com","name":"刘瑞莹"}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吴富贵】酷暑骄阳下的贝什里,位于黎巴嫩北部临海的圣谷。那里雪松环绕,古树参天,海风送来地中海的涛声。世界文学巨匠、黎巴嫩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纪伯伦的故居就坐落在这崇山峻岭之中的如画风光里。纪伯伦故居建于1931年6月,最初是一家修道院,1975年改建成博物馆,依雪山而建,傍天然而生。山间瀑布,雪松遍布。游人、车鸣、鸡犬声、流水声合着鸟鸣声,偶见袅袅炊烟随着山风飘散。山乡这座窑洞式用巨石垒成的建筑,有一道红褐色的小矮门,仅可一人通过。这座深藏在茂密的山野中无人居住的故居因为如画的风景而变得不再单调。没有纪伯伦,就没有故居,没有故居就没有如潮的人流,就没有灯光和歌声,就没有今天的黎巴嫩文学旅游业。据说,就是这样一家面积狭窄窑洞式的纪伯伦故居,竟然每年吸引七八十万游客慕名而至,成为黎巴嫩文学风情旅游业之最,如今的小小故居正在用丰富的纪伯伦遗存和文献,续写黎巴嫩文学传奇。成为一座建造在崇山峻岭之上,雪松深处的一处享誉世界文坛的历史丰碑。 步入纪伯伦故居近百米长低矮拱形迂回有如窑洞一样的地下室,入口处虽然狭小,但小巧精致,充满黎巴嫩风情,进门后发现实际上里边面积很大,可以说像是个迷宫,内部空间全部被米黄色灯光笼罩,映入眼帘粗糙墙面上的镜框里,悬挂展示着一幅幅纪伯伦人体美术绘画作品,俨然是哲学和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参观中,记者发现在陈设的橱柜里,陈列着中国不同年代出版的《先知》《沙与沫》《纪伯伦全集》《纪伯伦在中国》等汉语和英文版书籍。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书籍都是中国专家、学者、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送给纪伯伦故居博物馆的礼物,如今这些都已经成了中黎两国在文学交流领域的友好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