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这一重要指示为贵州文旅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贵州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贵州省推进文旅体融合工作方案(2025—2027年)》(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培育1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活动、打造10个展现文旅体融合特色的重点项目、推出10个体旅融合消费新场景,全面构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体促旅”的发展格局,奋力绘就新时代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多彩新画卷。
构建体育赛事体系
贵州素有“公园省”之美誉,山川秀美、文化多元、民族风情浓郁,体育资源禀赋独特。近年来,贵州以“村超”“村BA”等赛事“破圈”出彩,不仅点燃了全民参与体育赛事的热情,更推动文旅体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
《方案》系统谋划、高位推动,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赛事培育方面,贵州正加快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体系,唱响“赛动黔景”品牌,包括深耕“村字号”赛事,持续办好“村超”全国乡村足球联赛、“村超”“一带一路”国际友谊赛、“村BA”球王争霸赛等,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群众基础扎实、地域特色鲜明的本土赛事品牌。同时,贵州大力推进青少年足球发展,建设覆盖8个市州的训练基地群,承接200余支队伍驻训,并举办“星火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14项各级赛事,夯实体育人才根基。
依托桥梁资源,贵州在花江峡谷大桥、坝陵河大桥、龙里朵花大桥等地开发竞速跑道等极限运动项目,持续办好环公园省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世界第一高桥”铁人三项赛等赛事。山地户外运动也成为贵州文旅体融合的重要抓手,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持续举办,“岩旅贵州”“水韵贵州”“翱翔贵州”等系列品牌不断擦亮,穿越大瀑布激流回旋挑战赛、万峰湖野钓大奖赛等赛 事影响力日益提升。
深挖多样文化资源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是体育的精神内核。贵州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阳明文化、屯堡文化及“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等多样文化资源,持续推进文化转化运用,为文旅体融合铸魂赋能。
围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段)建设,贵州推进以长征文化为特色的体育公园和历史步道建设,打造“重走长征路”系列赛事活动,培育“红色骑行”品牌,探索推出“红色研学+低空飞行”等创新产品。
在民族文化活化利用方面,贵州推出“苗年+徒步”“侗年+徒步+骑行”等节庆文旅体融合产品,持续推进“大明屯堡”文化体育旅游度假项目建设。依托阳明心学深厚底蕴,打造“阳明·问道十二境”旅游与研学产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
在激活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方面,贵州深入挖掘“三线文化”内涵,开发文旅体融合新业态;提升茅台酒镇等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打造“赤水河谷中国酱香”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创新推出“酱香马拉松”“探洞+攀岩+品酒”等特色体旅产品。在民族节庆活动中融入体育元素,龙舟赛、“屯军射弩赛”等文化主题赛事精彩纷呈,“苗族姊妹节”“彝族火把节”“布依族三月三”等节日内容不断丰富。此外,还大力发展文化演艺产业,构建“演唱会+文旅”消费模式,让文化可触、可感、可参与。
拓展多元消费场景
以赛事活动为牵引,贵州精准调节旅游淡旺季,激发消费新活力。通过积极申办世界杯攀岩赛、亚洲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等国际赛事,推动“跟着赛事来贵州”成为新风尚,吸引大量国际游客。
赛事期间,贵州加强景区推介,通过发放消费券、推出票根优惠等措施,策划融合景区、美酒美食街区、夜间文旅消费区的精品线路,有效拉动文体旅消费。同时,加快拓展多元消费场景,打造一批特色酒庄、美食街区和酱酒体验店,建设遵义1935街区、榕江古州古街、三都水族风情街等文旅休闲街区;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在重点景区打造“天天运动会”,发展登山、漂流、飞拉达等“专精特新”体旅业态。此外,贵州还着力培育文旅体融合产业链,开发系列文创商品,发展山地户外装备、运动服饰等产业,支持修文、花溪等地建设特色文旅体装备园区,推动旅游消费提质扩容。
从“村超”“村BA”的“出圈”到国际赛事的落地,从“四大文化工程”的深度挖掘到消费场景的持续创新,贵州正以文旅体融合为抓手,将生态之美、文化之韵、运动之趣有机统一,走出一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体促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本报记者 王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