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是颉《人民日报》(2025年10月22日 第 15 版)
每年9月至11月是尼泊尔的秋季登山季。尼泊尔旅游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秋季登山季有802名登山者获得登山许可,其中,中国登山者人数最多,达100人。截至10月9日,尼泊尔共批准了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登山者攀登包括珠穆朗玛峰在内的42座山峰,累计创收超过1.9亿尼泊尔卢比(约合135万美元),同比增长150%。
以登山、徒步为特色的旅游业是尼泊尔的重要支柱产业,每年为该国带来大量外汇收入。据尼泊尔政府估计,一名外国登山者在尼泊尔的平均花费往往超过3万美元,包括登山许可费、装备运输、当地服务等,可以带动旅馆、餐饮、运输及装备租赁等相关行业就业。
除珠穆朗玛峰外,作为世界第八高峰的马纳斯鲁峰也受到不少登山者青睐。马纳斯鲁峰海拔超过8000米,登山路线难度相对较低,适合登山的窗口期也更长。在开发马纳斯鲁峰徒步与攀登路线时,尼泊尔旅游局与尼泊尔山地协会同当地登山探险公司合作,更加注重覆盖古老的自然村落,以展示尼泊尔人文风貌。在登山营地管理方面,尼泊尔的登山探险公司更注重为登山者提供社区氛围,避免过度商业化的运营模式,为登山者带来富有特色的旅游体验。
近年来,尼泊尔在发展登山旅游的同时,也面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考验。随着登山人数不断攀升,高山垃圾、冰川融化、生态脆弱等问题接踵而至。尼泊尔政府就此加强监管,包括组织开展垃圾清理行动,要求登山团队带回垃圾,推行环保保证金制度等。
2025年6月,尼泊尔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启动了一项可持续旅游计划,规划了改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和社区就业的登山旅游发展路线图。尼泊尔文化、旅游与民航部部长巴达里·潘迪表示,在确保安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尼泊尔政府将推动登山旅游与本土特色历史文化展示相结合,努力打造可持续登山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