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驻墨西哥特派记者 谢佳宁
去南美洲秘鲁首都利马,不容错过的地方就是巴兰科街区。巴兰科是典型的波希米亚式街区,以鲜活灵动、色彩缤纷的街头艺术闻名。它就像这座城市的巨幅画布,任由波希米亚精神与现代气息融为一体,用艺术画廊和大型壁画装饰它的每个角落,创造出独特、充满活力的城市景观。
让艺术讲故事
涂鸦和壁画是拉美国家的一大特色。走入巴兰科街区,一幅幅浓墨重彩的壁画扑面而来,仿佛翻开神秘厚重的图画故事书,不自觉地被每一页的精彩所吸引,令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壁画内容从秘鲁历史发展、社区文化、社会人物和自然财富的描绘到抽象意境的表达,众多艺术家通过人物、动植物的刻画以及或写实或梦幻景象的展现,将致敬、批判和日常形态等融入其中。
从古老的宅邸到现代建筑,一个街角、一座桥、一条通道、一栋房屋、一面墙或一扇门,巴兰科的整个街区随处可见讲述故事、反映文化并激发想象力的壁画,当地人称之为“会说话的墙”。其中,以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秘鲁壁画家杰德·里维拉为代表,其创作的一幅幅以神奇和梦幻世界为主题,包含儿童、鸟类、自然和神奇物体的壁画,既热烈又神秘,生动鲜活的气息呼之欲出。
为连接圣马丁大道和市政广场建造的著名桥梁——蒙特罗伯纳莱斯桥,如今是该地区最大的壁画空间,沿途走过,绚烂多彩、色调浓郁的艺术壁画令人震撼。
叹息桥的咏叹
巴兰科建于1874年,20世纪初发展成小城镇。作为利马文化艺术中心,这里早期只是当地富裕阶层的一个海滩度假地,直到20世纪60年代,这里孕育了众多诗人、小说家、说书人、音乐家、记者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巴兰科文化艺术的发展。2015年,为通过绘画给文化艺术表达创造更多空间,政府指定在不同区域的留白墙壁上举办“墙壁会说话”的比赛。年复一年,在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上,每个人都带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愿景,在他们的贡献和影响下,巴兰科逐渐演变为与众不同的艺术街区。
今天的巴兰科,浪漫、艺术和文化气息无处不在。漫步在此,街道巷口飘来轻松愉悦的音乐声不时掠过耳畔。三三两两的音乐人在街头演奏,街边酒吧和咖啡馆也有现场音乐表演,从爵士乐到安第斯音乐,种类繁多,引人驻足。
一路行至巴兰科中心附近,有座建于1876年的古老桥梁,作为巴兰科的地标建筑,这座木桥曾历经战争烽火,经历多次修建的它对利马人来说是永恒的象征,它就是著名的叹息桥,也是情侣的爱情许愿桥。桥的一侧是著名艺术家杰德·里维拉创作的壁画《叹息之家》,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一位富商的女儿爱上一个卑微的街道清洁工,父亲将女儿禁锢起来,姑娘只能凝望这座桥,当她思念爱人时就会发出深深的叹息。该壁画被认为是艺术家对爱的宣言,爱赋予桥梁灵魂,据说,如果许下愿望,屏住呼吸跨过叹息桥,愿望就能实现。在桥的另一侧栅栏上,挂着数千把同心锁。
童年在此度过的秘鲁音乐家查布卡·格兰达,专门创作并演唱了名为《叹息桥》的歌曲,使这座桥广为人知。为纪念这位音乐家,人们创作了《查布卡·格兰达》巨幅头像壁画,成为巴兰科众多艺术壁画中上镜率最高的作品之一。
从观众到创作者
巴兰科的街头艺术不仅限于浓墨重彩的壁画,还有众多艺术画廊,它们很多都位于古老宅邸中,这些老建筑具有殖民时期的风格,被认为是通往过去的门户,现在都被修复并改建为文化中心或画廊。
画廊是巴兰科创意灵魂的窗口,参观它们能近距离了解当地人和该地区的艺术演变。巴兰科也有博物馆和许多美术馆,那里陈列着秘鲁传统艺术品和新兴视角的知名艺术家的作品。
此外,巴兰科还设有当地艺术家和工匠出售其作品的市场,从手工珠宝到制品,每种艺术类型的爱好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不仅如此,多彩的房屋、悠扬的街头音乐、酒吧和餐馆中的精致美食,都将游客与巴兰科的艺术和波希米亚精髓紧密地联系起来。
为了让人们以更直接的方式与艺术互动,巴兰科还经常举办各种艺术节、展览和研讨会,为该地区注入活力。对于那些希望探索自己创造力的人们,可以在研讨会上一边学习街头艺术的基本技巧,一边在工坊中DIY创作,悦己的同时为该地区充满活力的艺术景观做出一份小贡献。
有人说巴兰科的生活每天都是艺术的庆典。在这里,艺术与日常生活完美融合,从商店和餐馆墙壁上的壁画,到广场和公园的现场表演,从街巷和宅邸内有意无意的装饰摆件,到展馆和画廊中的艺术创作,每一样都是这个充满活力的地区中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