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清 本报记者 朱 萌
“壁上丹青”数字壁画展、“AR山西古建路书”大空间体验区、“何以文明”移动博物馆、MR铁佛寺“诸天宇宙”沉浸空间……近日,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5年“数智赋能 晋享山河”数字文旅品牌创新嘉年华活动在太原举办,未来感十足的文旅体验让人惊艳。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军龙说:“山西紧跟数字化发展浪潮,正以‘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品牌为主线,开创‘数字+文旅’的山西模式,引领数字文旅新模式与新业态发展,提升山西旅游的吸引力。”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531处、元代及以前木构建筑占全国80%以上的古建大省,山西在文旅方面的数字化探索,始终围绕“激活文化基因”展开,既深耕本土资源,又紧跟大众文化潮流,形成了“技术赋能+IP破圈”的双轮驱动格局。
在IP联动方面,山西文旅精准把握年轻群体需求,借势热门文化IP实现“破圈”传播。今年夏天,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圈粉无数。9月,山西文旅与电影出品方之一的上影元文化达成官方授权深度合作,推出“浪浪山小妖怪山西游记”主题联动活动,将电影IP与山西10处电影取景地深度绑定,将文旅魅力从银幕动画延伸至现实。
结合当下年轻人旅行的“情绪价值”需求,活动设计推出了晋北、晋南两条主题旅游线路,发布了有趣的互动玩法,游客可通过领取“正儿八经”打卡册、角色测试、集章互动、感受“午睡文化”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兑换联动文创周边。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导演、编剧於水认为,让文物“活”起来、做好文旅推广,核心是把数字化文旅元素自然融入游戏、电影、VR等兼具娱乐与传播价值的大众作品,借作品自身传播力实现推广。
在技术应用层面,山西形成“上下联动、全域共创”的创新格局,11个地市、百余家景区及科研机构协同发力,催生出覆盖数字复原、虚拟交互、智慧管理等全链条的创新实践。
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以科技重塑文化IP,让受损文物重现往日风采;朔州文旅云体验馆推动古建资源数字化转化,打破地域与时空限制;灵石王家庄园全感VR体验乐园、千古云长之关帝伏魔XR全感互动电影等项目,构建起沉浸式文旅体验场景;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打造的“工业+科幻”数字文旅创新项目,探索出产业融合的新路径。
这些数字文旅项目重塑山西文旅产业生态,全面激活“地上文物宝库”的文化基因与创新活力,推动文化资源向现代文旅体验转型升级。
“数智赋能新时代博物馆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切实提高博物馆服务效能有着重要意义。”山西博物院副院长谢宾顺说,山西博物院积极拥抱技术带来的变革。自2020年开始陆续推出78个线上数字展,形式包括全景导览、小程序、H5页面等,这些数字化产品通过网站、微信等平台广泛传播,让博物馆的文化服务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
企业力量的加入,更让山西数字文旅的技术应用不断升级。上海万生华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彭程透露,计划利用MR技术和动画语言展现山西文化,推动数字文旅发展。彭程说,在《黑神话:悟空》游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他们计划运用高平铁佛寺彩塑的MR技术,让更多人能领略到山西的文化瑰宝。
近年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持续推进文旅数字化建设进程,数字文旅在产品开发、服务模式、营销手段等方面获得了蓬勃发展。从《黑神话:悟空》引发“跟着悟空游山西”现象级传播,到“东方甄选山西行”单场直播带动景区客流激增300%;从山西博物院古建数字艺术展突破传统展陈边界,到元宇宙、AI、虚拟人等技术应用;从“山河四省”线上联合推广,到“秦晋之好旅游一卡通”跨区域合作,山西正在以数字化手段赓续千年文脉。
赵军龙表示,接下来,山西文旅将深化技术融合、业态创新、品牌提升三大战略,同时将深化国际传播,扩大“跟着悟空游山西”海外影响力;完善“旅游满意在山西”服务标准体系,让“品质山西”成为数字文旅发展招牌。

游客在科技体验中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小朋友打卡“浪浪山小妖怪山西游记”立牌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