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文旅报道】9月12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传播中心、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承办的“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北科院专场”活动在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以下简称“麋鹿中心”)启动。本次活动持续3天,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为广大市民打造一场兼具科学性、趣味性与互动性的科学盛宴,助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本次活动由国家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自然馆”)、北京天文馆(以下简称“天文馆”)、北科院分析测试研究所、资源环境研究所、智慧养老研究所、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北京发明协会、首都创新大联盟、平谷区刘家店镇、平谷区王辛庄镇以及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共同参与,涉及科普讲座、科普展项、科学手工课、科普观影和科普游戏等板块。

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北科院专场主视觉
12日上午,活动在平谷区刘家店镇中心小学学生表演的舞蹈《一起向未来》中拉开帷幕。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李昕,北科院院长伍建民,平谷区刘家店镇党委副书记刘久生,王辛庄镇党委副书记黄腾宇,北京学校党委书记刘锦震,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副校长李梦莉等嘉宾与孩子们共同启动活动。

与会嘉宾与孩子们共同为活动启幕
启动仪式上,国家自然博物馆王宝鹏作题为《科学与技术深度融合 科研与科普双向赋能——基于“脊椎动物的崛起”展陈方案创新》的科学报告,揭示展览背后的科研故事。

王宝鹏博士作科学报告
科学实验秀《极冷实验室》通过干冰泡泡、空气炮、液氮花脆、云海沸腾等现象,吸引孩子们纷纷上台体验。

学生积极参与《极冷实验室》互动
北京天文馆科普讲解员单月以《跨越时空的天文传奇与青春使命》为题,回顾《凝望苍穹——天文国宝百年纪实》科普剧创作历程,讲述100多年以前保护天文仪器和传承科学精神的感人故事。

单月讲述科普故事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学生演绎科普剧《碳捕捉计划》,生动展示北科院运用科技手段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应用。

北京市五十五中的孩子们表演科普剧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钟震宇以麋鹿粪便基因信息为切入点,分享《创新技术如何守护麋鹿种群健康》,介绍科技手段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钟震宇分享科技助力麋鹿保护的故事
北科院副院级领导刘子亮、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邱成利共同为麋鹿中心观鸟设施“云翎轩”揭牌。

与会嘉宾为麋鹿中心观鸟设施揭牌
启动仪式在北科院青年合唱团《麋鹿回家》的歌声与机器人表演中落下帷幕,传递以科技赋能生态文明的理念。

合唱团与机器人共同表演
12日下午,北科院分析测试研究所、资源环境研究所、智慧养老研究所、麋鹿中心、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通过科普宣讲、脱口秀等形式,就健康养老、饮食营养、生态保护、基因科学等民生与科技热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科研人员向青少年进行科普宣讲
9月12日至14日,麋鹿中心科普设施区的12个互动展项吸引大量观众参与。展项涵盖健康管理、陨石矿物知识、科普文创等内容,并集中推出AI主题科普体验,如“VR+鹿角”“AI多模态感知”“《吞食者》VR大空间沉浸体验展”“AI+心率监测”“机器人秀场”“AI+老年身体评估”等,让公众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

市民在体验科普展项
为满足青少年探索科学的需求,13日和14日还举办了《麋豆带你看自然》《神奇的变色》《灭绝之殇》《植物拓印》等实验体验课程。在科普教师指导下,孩子们动手操作实验仪器、组装简易装置、尝试植物拓染,在融合科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实践中激发求知欲。

《神奇的变色》科学小实验深受儿童欢迎
活动还设有科普观影与游戏专区。自然馆、天文馆球幕影院放映《地球上的狂骑》《生命的起源》《黄道十二宫》《天上的宫殿》等科普影片,深受孩子们喜爱。科学传播中心与麋鹿中心推出知识闯关类科普游戏,让公众在娱乐中学习。麋鹿中心同步开展“夜探麋鹿苑”“小小饲养员科普体验”“科普自驾游”“科学探索基地”“文创市集”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公众参与体验。

积极参与科普游戏的孩子们

学生在体验球幕电影
北京广播电视台对启动仪式及重点科普活动进行全程直播。据统计,现场参与人数达5000人次,线上覆盖35.5万人次。
作为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的重要专场活动,北科院专场不仅为公众提供近距离接触科学、体验科技的平台,也有效推动科学知识向社会传播,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创新群众基础注入新动力。北科院将继续发挥科研与科普双轮驱动优势,推动科普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