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的新疆吐鲁番,瓜果飘香,游人如织。据统计,2024年,吐鲁番全年接待游客3201.67万人次,同比增长21.82%。今年1月至8月,吐鲁番市接待游客达2850万人次。
9月10日,由中央宣传部会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的“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葡萄沟景区、新城西门村、交河故城遗址,探访这些地方近年来的文旅发展状况。
游客变“创客”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葡萄沟景区考察时强调,吐鲁番美丽富饶、瓜果飘香,这是大自然的馈赠。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富民产业。
自2022年以来,葡萄沟景区推进硬件全面提升,投资2.3亿元建成16公里公路、12公里排水管线,停车场停车位增加至1750个,引入新能源充电桩,解决了“风景美但配套弱”的问题。
2023年3月,来自重庆的张萍坚到新疆旅游时相中了葡萄沟内的青蛙巷,当即就向村民租赁了院子,投资200多万元开办了之友·阿达西民宿(南院和北院),共有26个房间。张萍坚说:“游客入住我的民宿就有葡萄免费送,包括自己采摘一公斤鲜葡萄,或者晾晒成葡萄干由我免费邮寄给客人,并定期为游客发照片、视频分享晾晒期间葡萄的变化。”
葡萄沟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塔依尔·托乎提说:“葡萄沟景区的民宿从3年前的12家增加至现在的61家,景区内的居民有7成从事文旅相关岗位。景区还新增了沉浸式演出、非遗研学课、夜游玻璃水滑道等十多种业态,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还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出现了一批‘游客变创客’的生动案例。”
村民口袋鼓起来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城西门村考察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近年来,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将该村与湘西十八洞村结对成了相隔3000多公里的“姐妹村”。“村口有家‘门洞商店’,‘门’字取自新城西门村的‘门’,‘洞’字取自十八洞村的‘洞’。这家商店生意特别好,还在别的村开了分店。”新城西门村党总支书记塔巴热克·艾克拜尔说。
新心湘印·阿娜尔小院是一家集餐饮、民宿于一体的农家乐客栈。今年3月开业以来,营收额达10万元。“有5位同村的村民在我这里做服务员等工作,收入在3000元左右。”小院老板帕力旦·热西提说。
位于新城西门村的坎儿井民俗园有76名工作人员,其中有60人来自新城西门村。“新城西门村员工主要从事宾馆客房、餐厅服务员及景区保安、保洁等工作,平均工资4000多元。”坎儿井民俗园负责人摆小龙说。
“截至目前,74家商铺沿街铺开,12家民宿有序经营。我们还成立了吐鲁番硒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吐鲁番火洲新韵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将精心把新城西门村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研学基地,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条,服务全面升级,让游客留下来,让村民钱包鼓起来。”塔巴热克·艾克拜尔说。
保护利用好文化遗产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交河故城考察时强调,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见证,有重要史学价值。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十四五”期间,国家累计投资5400万元推进交河故城保护和利用。20年来,国家和自治区累计投入2.2亿元资金保护和开发交河故城。2023年12月,交河故城入选新疆首批自治区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重要节点,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遗产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为利用好世界文化遗产,景区从2016年启动了“夜游交河”产品,早期采取预约制演出模式。从2024年开始,每年从3月下旬至11月初常态化推出,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交河文化旅游产品。“夜游产品去年共举办144场次,接待游客1.29万人次,今年截至目前已经达到去年的接待量。今年我们将投资1.9亿元用于交河故城数字化展示等。”交河故城文物保护所所长王建东介绍。
吐鲁番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西尔艾力·外力说:“近年来,我们坚持文旅融合,实施葡萄沟提质升级、库木塔格沙漠5A级旅游景区创建等一大批项目,有序推出特色主题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培育了文化研学、工业科普、沙疗康养、体育赛事等旅游新业态。下一步将继续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旅融合等工作,不断提高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葡萄圣城 丝路明珠’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本报实习记者 王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