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花坛日前亮相北京长安街沿线,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赏、拍照打卡,见证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从建国门到复兴门,十组主题花坛既展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卓绝、众志成城,也描绘了新时代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人民美好生活的场景。东侧五组花坛展现了中华民族英勇无畏、可歌可泣的伟大胜利,西侧五组花坛展现了新时代伟大成就,共同营造庄重热烈的氛围。
作为景观序幕,位于建国门西北角的“珍爱和平”花坛,以地球、橄榄枝、和平鸽为主景,寓意珍爱和平,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记者跟随人潮,来到东单东北角的“中流砥柱”花坛。这座花坛的顶点高10.9米。花坛采用龙柏、三角梅、锦带花等数十种灌木层层堆叠,塑造出层峦叠嶂的山体景观,仿佛将巍峨的群山浓缩于此。走近再看,用鲜艳花朵装扮的小路将人们的视线引到了平型关、枣园、南泥湾等场景。这组花坛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在东单东南角,记者看到“黄河赞歌”花坛,花坛周围围满了前来打卡的市民游客。这座花坛以壶口瀑布为设计原型,采用玻璃钢工艺制作而成的岩壁层层叠叠,水流从“悬崖”倾泻而下,溅起的水雾在阳光下营造出别样的氛围。地面花卉则以自然式花境布置为主,以群马为背景,搭配柳叶白菀等白花植物,还原了群马水边奔腾的景象,与黄河瀑布的壮观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花坛景观。
“只有亲自到现场看,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壮观。”90多岁的冯女士望着花坛感慨道,“我老伴也是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一员,所以我想来这边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14时整,《黄河大合唱》的激昂旋律在花坛响起,周围的市民游客也被这热烈的氛围所感染,纷纷跟着旋律哼唱起来,歌声、水流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激昂的赞歌。
与“黄河赞歌”的壮阔不同,东单路口西北角的“薪火相传”花坛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历史的传承脉络。记者来到这座花坛前,只见一把火炬矗立在花坛中央,以大面积的红色系四季秋海棠为基底,通过黄草钩边来塑造火焰的变化,远看就像熊熊燃烧的烈焰。火焰上镶嵌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16个大字,火炬下方两侧的“向日葵”则采用黄草、绿草铺面,红草勾勒细节的形式,展现朝气蓬勃的景象。
北京市民杨女士在花坛前驻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感谢革命先辈的付出”。她告诉记者,最近她的不少亲朋好友专门到长安街沿线与花坛合影,留下一份特殊的纪念。
“这些花坛用鲜花诉说着国家的记忆,让每一位路过的人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力量,我希望留住这些珍贵的画面。”北京市民王硕边说边向记者展示自己刚拍的照片。
从东单沿着长安街向西走,记者来到了西单西北角的“乡村振兴”花坛,这座花坛呈现的是花园式新农村的幸福生活。花坛中央是“助农直播间”场景,一位戴着草帽的农民正满眼笑意地推荐他的水果,传递出丰收的喜悦。只见花坛内,辣椒、生菜、番茄被种植在定制的花箱中,红色番茄与绿色生菜间隔排列,迷你辣椒点缀其间,形成色彩斑斓的“微型菜园”,展现了农旅融合、生态宜居的新农村景象。
位于复兴门东北角的“美好明天”花坛,以五彩缤纷的花束为主景,配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文字,寓意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当夜幕降临,长安街的路灯次第亮起。这些花坛不仅是景观,更像是一本讲述时代变迁的书。花坛的一景一物让每一个路过的人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接受精神洗礼、汲取奋进力量。
记者了解到,花坛景观将一直延续至国庆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