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澳大利亚特约记者 达 乔
韩国首尔近来兴起清晨咖啡派对潮流,用咖啡搭配阳光和电音,带给首尔年轻人全新的生活方式。其实,这一潮流并非首尔“首创”,它的源头之一在澳大利亚,在那里甚至面包店也能变身清晨舞池。
澳大利亚一直是全球较大的咖啡市场,全国咖啡馆超过5.5万家。对于许多澳大利亚人来说,每天喝上三四杯咖啡非常正常。在清晨或上午的短休时间来一杯咖啡,更是很多澳大利亚人生活中的重要习惯。这一习惯近两年发展出“新玩法”,在咖啡师、面包师、甜点师和音乐DJ的“合作”下,咖啡馆秒变“狂欢夜店”,人们手捧咖啡,“把咖啡言欢”。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人会分享参与“咖啡狂欢”现场活动的体验。在墨尔本,名为“混合抹茶”的饮品店在社交媒体上定期发布“咖啡狂欢音乐秀”的活动通告。“混合抹茶”的3位创始人分别介绍自己为咖啡达人、抹茶深度粉和音乐DJ。他们为每场“咖啡狂欢”活动策划菜单、场地和音乐。创始人之一的塔妮娅表示,人们来到这里可以随意选择咖啡或抹茶,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交流,不少人会随着旋律舞动起来。记者来到现场,向身边参与“咖啡狂欢”活动的人问起:为什么会选择在早上参加此类活动?名叫辛迪的“00后”年轻人一边端着“拿铁”一边对记者说,“我以前是常逛夜店的‘派对动物’,但是疫情后晚上已经很少去夜店了”。她解释说,近几年人们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健康,越来越意识到酗酒加熬夜的夜店狂欢模式对身体的伤害,“第二天几乎干不了任何事”。此外,夜店的酒精饮品价格越来越贵,很多身处“生活成本危机”的澳大利亚人觉得越来越负担不起,人们开始倾向于“物美价廉”的社交方式。于是,“咖啡狂欢”应运而生。
据澳大利亚市场调查公司IBISWorld的统计,从2017年到2022年,澳大利亚的夜店数量从482家锐减至355家。记者平常与身边朋友交流也感受到,人们前往夜店的频率在逐渐下降。不过,澳大利亚人追求音乐与社交的愿望并未减少。在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澳大利亚大城市,咖啡馆、甜点店甚至面包店,纷纷加入举办“咖啡狂欢”活动的行列,用咖啡代替酒精,带给人们新的“夜店氛围”。
布里斯班有一家“咖啡因俱乐部”,创始人兰卡斯特表示,澳大利亚人习惯早起,因此在清晨举办“咖啡狂欢”活动符合澳大利亚人的生活习惯。这家位于河畔的咖啡馆一般举办“咖啡狂欢派对”的时间是上午7时至10时。现场有音乐DJ打碟,咖啡馆提供拿铁、摩卡等各式咖啡,新鲜烘烤的面包琳琅满目。兰卡斯特表示,自家举办清晨“咖啡狂欢”是想创造一个有趣的空间,让人们可以在这里互相交流,聆听美妙的音乐。
随着类似咖啡店举办狂欢派对的现象越来越多,有人提出了“软夜店”一词,用以描述年轻人社交生活的变化。酒吧、夜店和俱乐部大量关门,夜生活正在消亡,Z世代正在追求不一样的社交体验。墨尔本的炸鱼薯条店推出即兴表演,买快餐的顾客变成欣赏流行艺术的观众;越来越多的健身房装修风格近似夜间娱乐场所,人们在闪烁的霓虹灯下运动,宛如身临音乐节现场。“咖啡狂欢”正是这种“社交革命”背景下孕育出来的新文化现象。悉尼的一家咖啡店去年12月首次举办自己的“咖啡派对”,吸引了约50人参加,最近一次活动,有400人在咖啡馆外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