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天安门东方向的‘时光列车’正在进站,请各位乘客做好上车准备。”7月25日14时33分,王府井地铁站站台上响起工作人员的语音播报,记者的视线转向列车开过来的方向。
不一会儿,带着岁月痕迹的“时光列车”缓缓驶入站台,独特的外观一下子吸引了乘客们的目光。只见两端车厢分别还原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北京地铁经典车型的模样,向乘客们“讲述”北京地铁的发展变迁。
站台上人群熙熙攘攘,其中不乏凑巧赶上这趟“时光列车”的游客。河南游客阳阳兴奋地说:“哇,我昨天刚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时光列车’的照片,今天居然就赶上了,太幸运啦!列车就像从老电影里开出来的一样。”她拉着同伴的手迫不及待地走进车厢。另一边,两名穿着时尚的年轻人则是专门为打卡而来。他们拿着手机,一边拍照一边讨论:“听说这趟列车特别有特色,能体验不同年代的地铁风格,咱们好好拍点照片发朋友圈。”
记者跟随着人群走进车厢后看到,绿色横排座椅布局别具一格,满是怀旧感,复古风扇罩更添几分历史韵味。
一抬头,只见吊挂扶手上印着“搭地铁学知识”的字样,一面印着问题,另一面印着答案。比如,“北京地铁最早开通的换乘站是哪里?”答案是“复兴门站,这一站见证了北京地铁从单线运营迈向网络化运营”;“早期如何购票?”“早期使用纸质车票,乘客须在售票窗口排队购买,一张张小小的车票承载着人们的出行记忆”……“这样的设计很巧妙,乘坐地铁的同时能了解有趣的地铁知识。”北京市民张婷婷说。
除了座椅和装饰,车厢内还展示了早期地铁票、工作证、检修工具等。看着它们,仿佛看到了工作人员在昏暗隧道中检修设备、在拥挤车厢内维持秩序的身影。
列车上的多媒体设备为这场“时光之旅”增添了更多乐趣。显示屏上播放着关于北京地铁历史文化的纪录片,从建设初期的施工场景到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介绍,每个画面都令人感慨万千。“你看,这就是我年轻时候乘坐的地铁,那时候条件还比较艰苦,现在发展得这么好,真让人欣慰啊。”67岁的市民龚奶奶指着屏幕感慨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时光列车”上还张贴着囊括地铁沿线35处宝藏打卡地的旅游地图,为乘客出行提供便利。乘客们可以参考地图规划游玩行程,实现上车“种草”、下车打卡。福建游客敏敏指着车门上贴着的海报告诉记者:“这些海报将每个景点对应的下车站和出站口标注得十分清晰,大大方便了外地游客。”
本次北京地铁“时光列车”运营时间为7月22日至8月31日(每周二至周日上线),运营区段覆盖1号线、八通线全程。这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座“流动的博物馆”,承载着北京地铁的发展记忆,展现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希望能多多开行‘时光列车’,将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融入日常出行,让每一次搭乘地铁都成为探索城市、感悟文化的奇妙旅程。”阳阳说。(本报见习记者 徐欣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