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雪娟
这个夏天,四川正以多元魅力迎接八方来客,自然的磅礴与人文的厚重交织,为国内外游客铺就“行走的课堂”。从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到夹金山的红军战壕,从杜甫笔下的锦官城到两弹城科研旧址,这片被自然与历史厚爱的土地,正以匠心独具的研学线路,将山水秘境与知识普及紧密串联,让游客在知行合一中触摸文明根脉,感悟成长力量。
漫步成都街头,“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诗意与“日照锦城头”的壮阔在此相遇。这座流淌着诗韵的城市,今夏推出10条“诗美成都”主题线路,以杜甫、陆游、薛涛等文人墨客为引,将琴台故径、浣花溪等文化地标编织成鲜活的诗歌课堂。
这份对文化的精心梳理,在古蜀大地上更显磅礴。三星堆博物馆与金沙遗址博物馆联袂打造的“古蜀文明探源文物主题游径”,以青铜纵目面具、太阳神鸟金箔等国宝为钥匙,引导学子们穿越三千年时光。这个暑期,成都博物馆已开启“文明的史诗:来自地中海的古典雕塑艺术”特展。三星堆博物馆则于7月7日开启“古希腊的旅程”特展,地中海文明与古蜀文明在此隔空对话——当希腊的大理石雕像遇见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人们读懂了“何以中国”的答案,也望见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星河。
夏日炎炎,四川各大文博场馆“暑期套餐”陆续上新。武侯祠博物馆将推出“三元及第——家国之梦与华夏文明传承展”,金沙遗址博物馆将推出“青·韵——文物里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特展等重点展览,以艺术对话等形式,吸引亲子、研学等客群前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推出“草堂诗心·书童循迹”研学营暑期限定活动。该研学营专为6至15岁少年儿童量身打造,是一场花半天时间即可让孩子们收获颇丰的诗意冒险。参与的少年儿童化身小书童,穿越到诗圣杜甫所在的时代,跟随“私塾先生”巡游草堂,满满的仪式感帮助孩子们沉浸式走进诗圣的世界。
四川的研学课堂从不局限于博物馆的玻璃展柜。在乐山夹江县,“非遗任务闯关+工业科技探秘”的创新模式,让青少年在竹纸作坊与核动力研究院间穿梭,造纸术与核动力的奇妙碰撞,让体验者留下难以忘怀的旅行记忆。
在雅安宝兴县的崇山峻岭间,红色研学正掀起热潮。成都师范学院的师生们在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碑前开设“移动思政课堂”,苍松翠柏间,《七律·长征》的诵读声仿佛与当年红军的脚步声重叠。在绵阳梓潼县的中国两弹城,泛黄的手稿与陈旧的仪器默默诉说着“两弹一星”的峥嵘岁月。学子们触摸着邓稼先旧居的木桌,在两弹历程馆的黑白照片里,读懂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密码。
今年暑期,四川研学的版图正不断拓展,其联合重庆、陕西、云南、贵州推出的10条入境游精品线路,依托“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让海外游客在10日内尽览中华大地的神奇美景,在西南五省联动中感受中国西部的多元魅力。而“世运有礼 成都等你”暑期消费季,更将世运会的体育激情与研学旅行相结合。人们在观看赛事之余,还可尽情体验川剧变脸、蜀绣等非遗技艺。

在“行走的课堂”背后,是四川对研学产业的长远布局。根据《四川省研学旅游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到2027年,四川将培育5家链主企业、打造150个高品质基地,串联百条精品线路,形成百亿级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