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山东深入推进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选取山东省文化馆等11家单位为试点,有序开展“文化基因”的数字化、版权化、商标化,推动解码成果与文旅产业、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文化资源价值转化。同时,山东印发《山东省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山东省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支持文化科技研发、文化智能装备、文化应用场景等8个重点方向,并规划了未来3年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路线图”。
“腿自己在动,我感觉像是被支配了,爬山比平时更省力了。”近日,多名游客在山东临沂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体验了外骨骼机器人辅助登山的智能服务。据了解,穿戴这套装备后,体能消耗可降低30%,游览时长能延长1.5小时。
近几年,类似外骨骼机器人的多种“黑科技”在山东各地景区、博物馆等场所投入使用。“好客山东”正以“文旅+科技”深度融合,打破传统旅游的体验边界,打造日益多元的消费场景。

从宏伟的岱庙,到险峻的十八盘,再到绵延的扇子崖、桃花峪……在泰安泰山石敢当景区,裸眼5D飞行影院“飞越泰山”项目通过巨型球幕投影技术,让游客或穿越峡谷,或飞越山巅,身临其境感受泰山的雄伟与壮丽。“‘飞越泰山’以新技术赋予泰山文化新的生命力,自2023年6月投入运营以来,一直是景区的王牌项目。”泰山石敢当景区招商部主管刘喆说,今年初该景区还引进了“泰岳伏魔录”沉浸式体验项目,该项目以泰山石敢当文化为故事背景,创建现实与虚拟交互空间,体验者握住游戏手柄、戴上VR眼镜(虚拟现实显示设备),就能解锁游戏角色并开始闯关,目前已吸引5万余名游客前来体验。
7月12日,山东博物馆数智文化展厅面向公众开放,多名家长和孩子一同戴上VR眼镜,“潜入”虚拟海底探险;或置身动感影院,近距离欣赏敦煌千年石窟和绝美壁画。据介绍,该展厅整合多种前沿数字技术,让观众感受博物馆展陈的叙事之变、科技之变和融合之变,通过可感知、可交互的方式体验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崭新成果。
通过应用虚拟现实、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山东持续探索沉浸式体验、数字演艺等新兴业态,不断满足游客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
在打造数智文旅新场景的同时,近几年,山东深入推进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选取山东省文化馆等11家单位为试点,有序开展“文化基因”的数字化、版权化、商标化,推动解码成果与文旅产业、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文化资源价值转化。比如,通过对鲁锦织造技艺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等进行挖掘整理,山东依托数字技术对鲁锦的实物形态进行可视化建模、编制科学图谱,打破了技艺传承的时空界限。与此同时,以数字化赋能鲁锦传统纹样与时尚元素、布艺与多种材质融合,为古老技艺注入“时尚范”,焕发了传统工艺的时代活力。
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文旅企业也主动把握科技创新、数字变革带来的发展机遇,为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方案与智慧。近日开行的“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作为“铁路+旅游”新型体验产品,为游客畅游齐鲁构建了多元化场景。“通过‘好客山东 旅游列车’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列车线路、车次查询及旅行攻略推荐等功能实现集成,游客可以‘一站式’解锁沿线文旅资源,实现100余家景区、1万余家酒店的在线预订。”山东文旅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云创部总经理纪法军说。据介绍,该公司还开发、建设和运营了“好客山东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等重点项目,以实时更新的游客数据、详细准确的用户画像、全方位的数据支撑,打造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规模以上科技型文化企业达1135家,实现营业收入4586.5亿元,文化和科技融合已具备良好基础。近日,山东印发《山东省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山东省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支持文化科技研发、文化智能装备、文化应用场景等8个重点方向,并规划了未来3年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路线图”——突破20项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关键技术,打造10个以上标杆应用场景,培育20家左右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和科技融合重点企业。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智慧文旅领域,山东将持续深化公共文化数字化与智慧场馆建设,实现文化科技平台建设系统发力、提质增效,如推动博物馆数字平台、珍贵古籍智慧平台等互联互通,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大模型产品,围绕智慧旅游、舞台科技等前沿领域强化复合型创新人才引育等,为“科技+文旅”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石。(本报记者 孙丛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