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25年07月02日 第 17 版)



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推进,中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美丽乡村宜居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让骑行蔚然成风,吸引众多外国友人加入其中。
美国旅行博主沿日照海滨骑行追风逐浪,巴基斯坦留学生踩着单车畅游成都乡村,哥伦比亚旅行社经营者骑着共享单车推介中国游……越来越多外国友人在骑行中欣赏中国的锦绣山河,感知新时代中国的独特魅力。
美国旅行博主雷诺门——
海滨打卡,感受运动风尚
本报记者 李 蕊
夏日的山东日照海滨,海天辽阔,清风送爽,正是骑行的绝佳时节。换好骑行服,戴上头盔、手套与护目镜,调好自行车挡位,美国旅行博主雷诺门再次来到日照市东港区的海滨骑行绿道打卡。
“骑行时,既能提速感受追逐海风、与海鸥竞速的畅快,也能放慢速度,细细品味沿途景致。遇见有趣的场景、心仪的景点,或是想与同行者聊几句,随时都能停下。我最爱的还是沿途特色餐馆的美食,每次品尝都让人回味很久。”雷诺门说,他的足迹已遍布50多个国家,中国最让他流连忘返,“在中国骑行让我了解了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沿途还收获了不少惊喜。”
19年前,雷诺门因工作来到中国,他曾一人一车欣赏过黄河沿岸的壮美风光,到过北京、上海和成都等城市,感受过“千年丝路”的历史人文。为了更好地感受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雷诺门还自学了中文,只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能顺畅地用中文交流。“天高、海阔、沙细、坡缓……”雷诺门仍然记得2008年第一次在日照骑行的感觉,滨海骑行绿道成了他骑行最多的路线,“在这里骑行,身体和心理都很舒适,呼吸这么纯净的空气,减压效果也是杠杠的!”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推进,越来越多人加入了绿道骑行的队伍。骑行途中遇到老朋友,雷诺门会大声打个招呼,见到新成员,他就喊一嗓子:“加油!来吧!”“这些年在中国骑行的过程中,我看到公园里和绿道上锻炼的人越来越多,真切感受到健康中国建设带来的变化。这种全民健身的氛围特别好,让健康不再是个人的事,而是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雷诺门说。
“我被这里的山海风光与人文风情吸引,就想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人。”抱着这样的想法,雷诺门开始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在中国骑行的精彩时刻。镜头里,他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偶尔还夹杂着点山东口音,一边演示当地菜肴制作过程,一边分享传统文化、风土人情,讲解中美饮食文化的异同。凭借跨界融合的独特视角,雷诺门推介中国的系列短视频在社交媒体收获超百万粉丝,多条视频播放量突破千万。
雷诺门计划继续以骑行的方式深度探索中国,通过直播向国外网友推介中国各地极具代表性的农产品、精致手工艺品和地道美食,让粉丝领略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随着中国过境免签政策不断放宽优化,很多外国粉丝在我的账号下留言,咨询骑行线路和相关政策。我总会告诉他们,想要感受中国的魅力,骑行是绝佳方式。在骑行中,不但要饱览山水风光,还要用心感受、用情热爱。”他说。
巴基斯坦留学生侯塞因——
骑行绿道,畅享乡村之美
本报记者 游 仪
夏日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阵阵微风拂动草木轻轻摇曳。踩着山地车,巴基斯坦留学生侯塞因沿着乡间小道一路向前,沿途的草地河流、田野花海让人目不暇接。在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三河村,侯塞因将车停在田埂上,一边远眺农田美景,一边拧开水瓶一饮而尽。
“风景美,环境好,在这儿感觉身心都得到了放松。”侯塞因掏出手机,按下快门,把照片发布到社交媒体上。他来中国两年了,目前在成都大学就读,主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他发布的照片不仅聚焦风景,还会捕捉途中的市井生活。“有时是意外邂逅当地市集的惊喜,有时是迷路时发现新路的趣事,我把这些分享出去,吸引了不少粉丝。”侯塞因说。
“有一回,我们在郊区骑行时偶遇了几位住在附近村子的老人,他们特别热情地邀请我们到村里参加中秋节庆祝活动。”侯塞因回忆说,尽管因为语言不通,全程只能靠手势交流,但村民们的热情让他记忆犹新。大家在一起赏月、分享月饼,这种体验是乘车匆匆路过时无法获得的,激发了他骑行探索更多周边地区的兴趣。
近年来,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推进,成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坑洼的土路变成了平整的柏油路,狭窄的小道拓宽为标准的骑行绿道,沿途还增设了各种指示牌,让在乡村骑行既便捷又安心。当地还推进文旅农商体展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非遗文博、艺术演艺等乡村特色文旅新业态。
三河村中,成片的柚子树绿意盎然。拐过一道弯,侯塞因惊奇地发现,一座近千平方米的足球场藏在林间。随着一声哨响,奔跑、传球、射门,球员们开始激烈比拼。早在2013年,村里的足球爱好者就自发组织了“坝坝足球赛”,并通过足球运动带动农产品销售。
“柚子是传统产业,足球是新发展起来的项目,农业与体育相结合,我们‘踢’出了一条振兴路。”三河村党支部书记谭杰介绍,赛事举办以来,年均吸引成都周边区县球队及观赛群众10万人次。借着足球比赛东风,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轻松销售柚子。
望着眼前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奋力拼搏的足球少年,侯塞因被村民们充满干劲的精气神吸引,也惊叹于中国乡村产业升级让村子焕然一新。“乡村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侯塞因说,他喜欢中国乡村的风土人情,乡村全面振兴一定能让更多人受益。
“我会继续分享在中国的骑行故事,吸引更多人加入骑行的队伍。”侯塞因说。
哥伦比亚旅行社经营者丽娜——
扫码骑车,体验科技脉动
本报记者 窦瀚洋
“这是我在中国最酷的体验——在美景中飞驰,在婺剧表演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一切都让我难以忘怀。”丽娜兴奋地说。今年3月,她参加了在浙江丽水缙云县举办的“骑纪中国”活动。
丽娜今年38岁,在哥伦比亚经营着一家旅行社,上大学时就被中国文化深深吸引。7年前,她第一次到北京旅行,热情的中国人民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人非常友善,会主动向你提供帮助。”丽娜后来还去过哈尔滨、敦煌、杭州、西安等15个城市,她发现很多中国城市都有共享单车,不仅方便当地人生活,也方便外国人旅行。渐渐地,她爱上了扫码骑车,在骑行中感受城市魅力。
“我最喜欢杭州,这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现代化的城市魅力。”2024年,丽娜在杭州创办了一家融合旅游和电子商务的公司。她说:“杭州的电子商务非常发达,推出了许多针对外国人创业的利好政策。我希望将哥伦比亚的特色文化产品带到中国,向哥伦比亚人介绍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两国友好交流搭建桥梁。”周末空闲时,丽娜会绕杭州西湖骑行,记录下美丽的风光,有时还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骑行爬山,“杭州市内的几座山我都骑行过,道路平整,绿树环绕,体验非常好。”
近几年,丽娜将在中国骑行的片段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吸引了很多哥伦比亚人关注,他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表示“想亲自到中国看一看”。为了向更多哥伦比亚人推广“中国游”,丽娜专门制作了精美的旅游海报,还结合在中国发现的“新创意”,在海报上附上了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了解更多内容。此外,她还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哥伦比亚游客介绍“中国游”。
在吸引外国游客领略中国独特风情的同时,丽娜也在点滴日常中,真切触摸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在杭州宇树科技公司,机器人跃动的舞步让人耳目一新;在西湖景区,智能导览设备用12种语言讲述断桥传说,人工智能换衣亭让游客瞬间“穿越”回宋代……丽娜意识到,中国的科技创新不再局限于实验室,而是化作触手可及的旅游体验。
丽娜表示,她的事业能在杭州蓬勃发展,离不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从签证便利化到跨境支付系统的普及,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门槛越来越低。更让她感动的是,杭州市为小微企业提供的创业扶持政策,从税收优惠到专业的跨境电商交流,让她这个“洋创客”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今年夏天,丽娜将带领来自哥伦比亚的旅游团来中国游玩,目前已接到十几名哥伦比亚游客的预订。“我会带他们去杭州乘坐西湖游船、参观高科技公司,还会在钱塘江边骑行、观看灯光秀,相信这会是一次很棒的体验!”丽娜表示,未来要带更多的哥伦比亚游客到中国看一看。
(高峰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