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哥伦比亚的旅游目的地中,位于加勒比海边的巴兰基亚算不上出挑,这座建于1629年的大西洋省首府,更多时候以经济中心和贸易港口示人。不过,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很多地方的人被吸引过来,多元文化与思潮在这里交融,在本没有什么自己习俗的巴兰基亚,狂欢节逐渐形成。
欧美国家的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狂欢节,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最为耀眼。其实,在南美大陆北端的巴兰基亚,狂欢节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规模令人瞠目,仅次于里约热内卢,每年吸引几十万名游客来此狂欢。歌星夏奇拉就是从这座文化熔炉走向世界的。
巴兰基亚狂欢节通常在每年二三月举行,为期4天,自一个周六开始,至下个周二晚上结束。在此期间,巴兰基亚全城“瘫痪”,人们放下工作,走出家门,让街上的每个角落都充满音乐、舞蹈、巡游和派对。如果来巴兰基亚错过了这精彩的4天,也没有遗憾,狂欢节博物馆令人如身临其境,全年皆可狂欢。
狂欢节博物馆前后筹划了8年,2019年对外开放。色彩是狂欢节的符号,因此这栋3层建筑的立面由垂直面板和彩色铰接式遮阳板构成,试图通过五颜六色的“微风”来展示节日的欢乐与活力,不仅墙体上充满鲜艳的颜色,入口的两头彩牛雕塑同样让人心生愉悦。
狂欢节博物馆位于巴兰基亚市中心,每年狂欢节时,拉巴斯广场是宣布狂欢节开始的地方,巴兰基亚市长象征性地将城市钥匙授予狂欢节女王,完成权力“交接”。狂欢节女王届时诵读宣言,解释人们在节日期间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博物馆的参观自三楼开始,介绍来自世界各地的16个狂欢节,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放映室内循环播放介绍巴兰基亚狂欢节的视频。狂欢习俗大概要追溯到19世纪末,欧洲狂欢节与当地原住民以及非洲等多地的节日传统不断融合,形成了巴兰基亚狂欢节。通过道具、色彩、乐器和服饰等,这一楼层详细展示了巴兰基亚狂欢节的各个方面。
在这些展品中,一个长鼻子、大耳朵的人偶形象十分引人注目,它衣着俏皮,颜色搭配亮眼,看上去像猴子和大象的结合体。原来,这是马里莫纳,巴兰基亚狂欢节独有的原创吉祥物。据说,设计马里莫纳原为嘲笑上流社会,创作者利用滑稽的西装,两条领带,一条在前,一条朝后,还有松松垮垮的肥裤子,塑造了这个形象。
二层是女王服装和花车的展区,精挑细选了过去100多年使用过的服装,许多是花了几个月时间才完成的。伴着视频和音乐,参观者仿佛置身巴兰基亚狂欢节。音乐和舞蹈是灵魂,每种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意义,比如库比亚原来用在哥伦比亚的非裔葬礼上,后与原住民和欧洲乐器融合,成了哥伦比亚流行的音乐风格。
博物馆一层是历届狂欢节女王的照片,参观者能感受青春与岁月的沉积。
狂欢节博物馆是一座纪念碑,保存着巴兰基亚狂欢节的历史记忆。凭借狂欢节博物馆,巴兰基亚成为哥伦比亚第一个拥有专门保护狂欢节传统文化的城市。作为哥伦比亚最重要的民俗节日,巴兰基亚狂欢节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