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波兰特派记者 禹丽敏
驾驶车辆在波兰东北部境内公路上前行,当看到“肯琴”的路牌从车窗外一闪而过,《环球时报》记者知道,自己即将到达此行的目的地——“狼穴”。
肯琴是波兰瓦尔米亚-马祖里省肯琴县的县治。车入肯琴,两侧树木渐渐多了起来,拐过不知多少条小路,记者终于抵达肯琴东约15公里的斯洛科沃森林区中的“狼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纳粹头目阿道夫·希特勒将这里作为其中一个军事指挥部,代号“狼穴”,因希特勒本人使用狼的绰号而得名。当时,此地属于德国东普鲁士。
记者探索“狼穴”的那天是一个工作日,天气很温暖,然而随着讲解员的脚步逐步进入其中,不断感受到凉意,许是树木过于繁盛,又许是“狼穴”历史令人发寒。据悉,1941年到1944年之间,希特勒在这个防守严密的指挥部住了800多天,而后因为时局变动,才撤退到他在柏林的地堡。1945年德军撤退“狼穴”时,用大量炸药毁坏此地。
在一个已然成为断壁残垣的堡垒前,讲解员徐徐展开介绍。“1944年7月,德国军官冯·施陶芬贝格在里面的会议室对希特勒进行了大胆的暗杀行动,但以失败告终,希特勒只受了轻伤。”等待施陶芬贝格的结局是悲伤的,行动当晚他便被捕并枪杀,子弹击穿他的身体,当时他还不到37岁。
当时共有2000人左右在“狼穴”生活,德军前线的各项军事行动都由“狼穴”调度指挥。这里有8个纳粹高层专用的大型地堡,景区管理人员将相关历史照片张贴在对应地堡中,以便游客能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情景。
记者进入了当时被作为通信室的地堡,穿过厚重的墙体,打开手机自带的手电筒,里面的场景清晰映入眼帘。一旁的管理处挂着一幅展示当时通信兵工作的照片。在游览过程中,记者对一个叫卡尔·奥托·温德尔的通信兵的回忆录印象深刻,他讲述了自己在通信室内工作的感受:“进入通信掩体的内室,需要通过三扇相隔几米的金属门。虽然掩体可以借助风扇通风,但在房间内还是会感觉闷热难受,长期在这里工作的人几乎都患有心血管疾病。通信掩体内吸烟很普遍,过量饮用黑咖啡也很普遍——我们从普通工作人员和‘狼穴’的一些重要人物那里获得了咖啡、美味的食物、上等的葡萄酒和白兰地,我们给他们行方便,让他们私下给朋友或家人打电话,他们则以这种方式回馈我们。”
每经过一个地堡,记者都会感叹其墙体之厚,希特勒专属地堡的顶部厚度甚至近10米。1945年1月,德国军队撤离此地,他们动用大量的炸药,试图炸毁此地。根据留下的地堡框架结构,人们仍然能够隐约想象其未炸毁前的景象,大量生锈的钢筋插在混凝土之中,有些地堡的墙体虽然倾斜,但能看出它们曾经是多么坚固。
“狼穴”在密林之中,其内部环境显得格外静谧,然而就是在这片绿林之中,纳粹高层曾做出包括对犹太人进行种族大屠杀在内的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决策。希特勒多处据点在二战结束后被夷为平地。“狼穴”作为纳粹罪行的重要地标,被保留到现在,更显其历史独特性。
讲解员告诉记者,每年都有约30万游客前往“狼穴”参观。“这是一份颇有意义的工作,通过我的讲解,能够让大家记住历史的一部分,记住战争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