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泰国特约记者 赵婧楠
作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佛教遗产,泰国诗贴古镇及其附近的堕罗钵底时期古迹,于去年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也让该地成为泰国最受欢迎的文化景点之一,吸引众多游客。带着好奇,《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近日也走进古镇,穿越回那个佛教盛行的古老年代,一睹“佛国”当年的文化风采。
内外城展示防御智慧
诗贴古镇位于曼谷北侧200多公里处,记者去的时候正值泰国雨季,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绿叶的清香,大自然被滋润得生机勃勃。踏入古镇外围,映入眼帘的是路两旁苍翠欲滴的大榕树,仿佛在诉说大自然的生命力。脚下的石板路在雨后阳光的照耀下微微反光,踩上去会发出小小的咯吱声。四周能看到一些散落的赤土佛塔,它们安静矗立着,一砖一瓦都在讲述历史的流转。
古镇面积达4.7平方公里,被护城河和土堤环绕,展示出古时人们的防御智慧。镇内分外城和内城,内城占地1.87平方公里,设有若干出入口和池塘,里面散布着几十处历史遗址,经典景观包括“两兄弟塔”“诗贴塔”和“内宝库山”等。外城面积近内城的两倍,呈长方形布局。
步入内城后,记者先来到一间现代化展览室。这里详细讲述了古镇的悠久历史,还展示了一系列周边的考古发现,包括人类和大象骨骼等。
向导是一位当地的考古专家,他告诉记者,诗贴古镇约建于公元5世纪,曾是堕罗钵底国时期重要的城邦之一。从公元8世纪开始,这座城邦就在泰国湄南河下游地区发挥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作用,是该国中部与东北部之间重要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枢纽。然而到了13世纪,随着政治变迁和社会发展,诗贴古镇逐渐衰落。
沿着蜿蜒的小径不断深入,记者来到“两兄弟塔”处,其中一座塔的底座用红土和粗砺的石块构筑,充满岁月的痕迹,用来存放圣物的小库则用整齐的砖石砌成。
这座塔南侧紧挨着一个较小的塔楼,两者共享一个宽阔的石制平台,也因为如此,它们被人们称为“两兄弟塔”。考古学家在“两兄弟塔”附近挖掘出了宝贵文物,每一件都展示着旧时的艺术成就。
继续前行,穿过“两兄弟塔”旁郁郁葱葱的绿植,记者便抵达“诗贴塔”。这座塔布局呈方形,被安置在坚固的红土基座上,砖砌的圣物库面朝西方,给人沉稳、庄严之感。记者同样被周围宁静的氛围吸引,一旁的池塘水面如镜,倒映着清澈的天空,装饰着雕像的桥梁从池塘一侧优雅延伸至塔前,又通过一条带拱门的红土步道与塔楼相连。
“外宝库山”传说藏有古物
除了“两兄弟塔”和“诗贴塔”,这里必打卡的还有“内宝库山”——一座壮观的佛教祭祀遗址,用红土、石材和水泥精心构建。记者细致观察基座平台上的装饰,其中精致的模制石灰雕塑尤为引人注目。这些雕塑模样精致,描摹出矮人形象,融合猴子、狮子、大象等动物的特征,展示了堕罗钵底文化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贴内城北面2公里处还有一个“外宝库山”,站在巨大的双层红土平台上,记者又一次为古人精妙的建筑技艺所折服。平台基座采用方形布局,整个建筑十分庞大:内部由红土堆积,外层由坚固的砖石覆盖。
记者沿每一层其中一面中央的阶梯缓步向上。顶部的主佛塔已经因为年代久远而坍塌,学者推测,佛塔最初可能呈类似倒置僧侣钵的形状。佛塔基座十分坚固,仍然保存完好。基座四周对着多座形似小山丘的地方,传说其中藏有古代宝物和武器。
浮雕图案依稀可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年将诗贴古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古镇迎来旅游热潮,全球游客纷纷前往参观。在人们感叹镇内建筑经典的同时,少有人关注镇外的佛教遗址。
位于古镇西侧15公里处的考塔莫拉山鲜少有人探访,这里的山道崎岖狭窄,攀爬前行时需依靠竹棍和绳索。经过艰难攀登,记者终于到达山上的考塔莫拉洞穴,这是一处罕见的砾岩洞穴,其入口宽敞,约5米宽。
进入洞穴后,记者一下子就被保存良好的精美浮雕所震撼。洞穴深处,浮雕图案依稀可辨。洞穴内还有不少雕塑,其中一些曾失去头部并被盗窃,幸运的是,它们多数后来被成功追回,并被珍藏于曼谷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