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高原
这个夏天,走进乡村喝一杯“村咖”,惬意地享受“慢时光”成为一种新时尚。“我们到达婺源篁岭时恰逢下小雨,雨中的篁岭别有一番韵味,在村里喝杯咖啡、拍拍照、看看夜景,特别美好。”河南游客任女士游玩后形容篁岭村:“一半烟火,一半诗意。”
炎炎夏日,走进乡村采摘瓜果、看稻田星空、体验农耕生活、玩水嬉戏,成为不少游客暑假期间亲近自然、寻味乡愁的好选择。
产品线路“上新”
进入暑期,全国各地乡村纷纷“上新”乡村旅游产品,迎合现代人精神休憩的消费需求。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近日热闹开启。牧民们在草原上骑马展开竞技,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起点燃夏日激情。
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罗溪镇,占地130余公顷的莲花坞里清香弥漫。当地依托水韵风光、农耕文化等优势条件,以“莲”为媒介,打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花游玩。
在贵州省铜仁市漾头镇,一场主题为“逃离城市计划的乡村露营音乐会”火热开展,游客不仅可以欣赏乡村乐队表演,还能够打卡夏日集市,沉浸式体验山野露营的乐趣。
这个暑假,全国多地陆续迎来高温天气。炎炎夏日,到阿尔山避暑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今年暑假,我们推出‘童话阿尔山 探秘大自然’研学旅游线路,带领孩子们走进乡村林区,了解野生动植物,学习地质地貌知识,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阿尔山市大自然旅行社总经理付丽红介绍,“自7月起,已有1000多人次学生体验了这条线路。”
为了丰富暑期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文化和旅游部近日遴选推出了82条“营造之美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带领游客看古建、访遗迹,寻根脉、品文化;海南省发布了15条美丽休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线路涵盖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特色美食、民俗体验等内容;云南省创新推出了“采菌游”,游客们在当地向导的组织下走进乡村山林,找寻菌子的身影,沉浸式享受山林野趣。
融合发展提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乡村旅游人次从近8亿跃升至30亿,年均增速超过20%,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兴产业,文旅、体旅、科旅等深度融合业态蓬勃发展。
在中国多彩的乡村版图中,贵州省台江县因“村BA”赛事活动而名声大噪。日前,2024年“村BA”球王争霸赛(贵州赛区)决赛在台江县台盘村篮球场举行,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感受浓浓的欢乐氛围。
“‘村BA’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场文化盛宴。”台江县县长杨德昭介绍,“将‘村BA’与苗族姊妹节、苗族舞龙嘘花习俗等特色民族节庆活动相结合,不仅让当地群众乐在其中,也让外地游客参与其中,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村BA”系列赛事的助推下,以“村BA”为主题的文创餐厅、茶饮店、宾馆等拔地而起,文旅产业链条不断延伸。2023年,台江县累计接待游客64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
“住海草房、吃渔家饭、当渔家人”是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推出的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丰富的渔家文化是宁津街道最鲜明的特点。”宁津街道党工委委员鞠伟介绍,依托渔家文化,当地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累计吸引返乡创业年轻人130多人,带动全街道旅游产业就业5000余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介绍,美术学院积极响应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乡村旅游艺术提升计划行动,在内蒙古阿尔山、浙江安吉、北京平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活动,为乡村旅游不断融入新资源、新业态,让艺术更好滋养乡村生活。
随着乡村旅游热度持续升温,用好科技力量,促进数字经济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必由之路。
6月中旬,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指导互联网平台启动实施2024年乡村旅游数字提升行动。据统计,2023年以来,乡村旅游数字提升行动惠及全国31个省份1138个县域超2万个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直接带来乡村游客近2000万人次。2024年,乡村旅游数字提升行动会进一步拓展行动范围、集合优质资源,指导更多互联网平台助力乡村文旅拥抱数字时代。
村民真正受益
“村里环境变好了,游客变多了。家里的房间开成民宿,我们一边看风景一边赚钱。”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党总支副书记姜国炳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曾经的下姜村是远在深山的“穷山沟”,随着浙江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下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于2023年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发展乡村旅游,村民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乡村旅游为众多发展受限的乡村找到出路,也让乡村里的老百姓找到了开启幸福生活的钥匙。”姜国炳说。
“有家的地方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有家。”中山大学教授保继刚带领团队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阿者科村实施“阿者科计划”,成立了村集体旅游公司,由村民自主经营,其中公司留成30%、村民分红70%,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热情和积极性。
7月25日,阿者科村迎来了“阿者科计划”实施以来的第10次乡村旅游发展分红大会。据统计,此次分红大会共计发放56万元,户均分红达到8600余元。在保继刚看来,“村落、梯田、民族文化等是当地农民创造的旅游吸引物,他们应该得到应有的收益”。
近年来,云南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资产租赁、以工代赈”等旅游反哺农业的合作模式,把产业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确保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我们还持续抓好云南‘万名文旅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近3年累计参训人员超过20万人次,为乡村建设了一支懂旅游、留得住、能干事的人才队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国良说。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持续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遴选活动。如今,159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既是中国传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生动写照,也是老百姓共享旅游发展红利、激活区域经济新引擎的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