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段伟 王晓言】近日,哈萨克斯坦因天然气价格上涨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5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签署总统令,该国全境进入紧急状态。他表示,哈萨克斯坦正在遭受外部侵略,已请求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帮助该国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去过哈萨克斯坦的人都说,那是个去过一次还想再去的地方。重游的理由很多,天空可以作电脑桌面的湛蓝,毡房、奶茶和烤羊肉的浓香以及耳畔回响的哈萨克旋律,还有街头目光清澈的孩子单纯的凝视,一切都让人感觉时光走得很慢,心变得宁静。但在平静的表面下,这个国家也有一些令人忧心的问题。
地处亚欧大陆心脏地带
哈萨克民族是古老的民族,曾经在草原上游牧,逐水草而居,民风强悍。哈萨克这个族名在古突厥语中是“自由、无拘无束”的意思,这也充分反映这个民族的性格——追求并享受自由。作为游牧民族的后代,哈萨克斯坦人保留着草原文化特有的精神和价值取向,如英雄乐观主义精神、自由开放精神和崇信重义精神等。
同时,由于近现代历史和政治的原因,这个国家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伊斯兰教、东正教、基督教和佛教并存。这种多元性,体现了文化宽容的一面。然而作为硬币的另一面,多种宗教的潜在冲突、非传统宗教的传播等也给社会带来不小的隐患。
这个国家又是年轻的,1991年12月16日独立,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成立。它地处亚欧大陆心脏地带,却似乎又在世界历史边缘。这个有1900多万人口的中亚大国,2012年GDP竟然已经跻身世界50强。但受国家能源大格局的影响,整体经济抗压能力依然较弱,从2014年-2016年的GDP大幅下跌就可见一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经济压力进一步加大,2020年哈萨克斯坦的GDP又有6.5%的跌幅。
在文化方面,哈萨克斯坦长期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在社会文化、风俗礼仪等方面与俄罗斯和西方有相似之处,与中国文化也渊源相近,但又有不少差异。
鬼斧神工的大峡谷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的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为主。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是恰伦大峡谷,它在阿拉木图以东约120公里,因地质变化而形成,像是上苍在草原腹地上撕开的一道狭长的裂缝,堪与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其中城堡谷是最美丽的一段峡谷,由于风霜雨雪长年累月的侵蚀,峡谷中的山峰都变得形态奇特,怪石嶙峋。有的像昂首挺胸的公鸡,有的像神秘的城堡,有的像一只临风的蝴蝶,有的像奔驰的骏马……这里的每一块巨石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手握扶栏,缓缓走下谷底,两侧山崖壁立,谷内遍布怪石和危岩。红黄色巨石和崖面上,岁月和风霜雪雨留下了斑驳痕迹。
恰伦大峡谷是绚丽缤纷的,不同颜色的岩石显示峡谷在各个阶段经历了不同的自然洗礼,较深色的岩石是火山熔岩,火山熔岩以上则是红色砂岩,再往上是灰碎石。如果用心看,还可以发现有些岩石的表面布满了绿色、红褐色等不同颜色的植物,再配以通透的蓝天,形成一幅斑斓的画面。
步入谷底,我们可以看到两旁红色的岩石形成了峭壁,因为这里的岩石都是红色的,所以人们称其为“红恰伦”。出了红恰伦,穿过一个悬空的山洞,便进了黑恰伦。这段峡谷比红恰伦短,山石呈鱼鳞状,又像是黑色的瀑布。在峡谷的尽头流淌着一条河,河的两岸形成一小片绿洲。
很难想象,在这样炎热缺水的戈壁荒滩上,会出现这样一条珍贵的河流,因此这里受到世界各地游人的关注。
平静水面下的暗流
哈萨克斯坦除了高山峡谷还有静水深流。哈萨克斯坦西部最佳旅游目的地是卡拉吉耶洼地,它是世界上第二低的地方,低于海平面132米。世界最大的内陆湖里海就位于此地,周围山清水秀,风光绮丽。而在中部地区,巴尔喀什湖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湖水被萨雷姆瑟克半岛一分为二,东边是咸水,而西边则是淡水。如果你想寻找大月氏人、乌孙人、康居人、大宛人的历史遗迹,那就到巴尔喀什湖畔碰碰运气。
哈萨克斯坦地处东西方交汇之处,自古就是各方势力激烈角逐的地方,当下,国际竞争复杂,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的石油以及其他矿产资源的新兴国家,充满机会和变数,并且,今天的角逐显得更加错综复杂,仿佛平静的水面下涌动着惊涛骇浪。
平日里,哈萨克斯坦人的生活如巴尔喀什湖的水一样简单而安宁,但其实并不平静。过分依赖能源产业令哈萨克斯坦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1991年以来持续较低的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准始终是不稳定的隐患。
辗转于哈萨克斯坦的3个城市,笔者对生态城市有了新认识:哈国的城市整洁、干净,到处都是鲜花、绿草、蓝天和大树,城市生态保护很好,且富有文化品位,市民大都很有礼貌、谦和善良。城市处处有精美的雕塑,大都以哈萨克斯坦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事件以及民族的追求和希望为主题,从中可以感受到这个民族珍视历史,崇尚和平、自由的精神。
城市无论大小,都有博物馆,阿拉木图市作为哈国最大的城市,有20多个博物馆,甚至很小的一个主题都可以设一个博物馆,足见哈萨克斯坦人对文化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