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吕可丁】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印度人的头脑和中国人的手,还有阿拉伯人的舌头”,意思是印度人思维发达尤擅长科技行业,中国人心灵手巧手工制品巧夺天工,而阿拉伯人则能言善辩,讲话时不备发言稿随性发挥就是其口齿伶俐的最佳佐证。事实上,除了口才,还有一样也是阿拉伯人沟通交流的“必备工具”——阿拉伯人的手。只不过这里的手不是指手工,而是手势。在讲话时频繁使用手势,甚至以手势作为个人风格的象征,是很多阿拉伯人都偏爱的(如图)。
前不久,一个在西方留学的阿拉伯小伙儿发现阿拉伯人的手势使用频率和含义都十分丰富,于是自录了一段阿拉伯人日常惯用的手势集锦。这段视频在网上被疯狂转发。手势虽然便捷,只是苦了外国人,很难明白手势的含义。
笔者曾经拜托一位阿拉伯朋友帮忙,对方并没有直接答复,而是用手指分别指了一下自己的两只眼睛。正在纳闷对方是否眼睛痛的时候,另一位阿拉伯朋友帮解释,说对方其实是在以眼睛起誓,意思是“这事包在我身上”。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也曾闹出不少笑话。久而久之,笔者也总结出了一些阿拉伯人的常用手势含义。比如,告别或庆祝的时候,人们会把手放在胸口心脏位置,向你表达感谢和好意;交谈时如果你发现对方一言不发只是摩挲下巴,意思是他希望安静一会儿静静思考。而他要是把手指聚拢一起合成一个杯子状,则意味着他希望能够减缓一下进度,或者你能够再等一下。如果对方在提出请求的时候把他的手放在头顶或鼻子上,意味着这个请求一定会实现。
除了这些常见的“通用”手势之外,一些人也会独创或偏爱使用某些手势,使其极具个人特色。比如埃及的塞西总统, 军人出身的他有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执行力,在演讲时常常使用一种手势——两手合十,成箭头状指向前方。就此,有阿拉伯媒体还专门写过一篇题为“塞西和他的合掌手势”的文章,认为这个合掌的手势正是坚决和果断的代名词。
手,一直被认为是人类肢体最重要的一个部位。人们不光用手势来表情达意,在很多谚语中也使用手来表达给予、分享以及拒绝、禁止或者吝啬。在游牧的阿拉伯人——贝都因人群体中,至今仍然流传着这样一些词语。人们用“大手”来形容一个人慷慨和给予的美德,相反,则用“缺手”来暗指一个人一毛不拔、过于小气。同样的,高高举起的手被推崇为“给予之手”,意味着真诚、无私与亲近。而否定之手则是把手放低一些,意味着禁止和拒绝。如果谁被形容为常常“握紧手”,那就意味着他总是拒绝善行、拒绝给予。如果谁总是被形容为“伸着手”,则意味着他像乞丐一样乞讨。
宗教、贸易、战争、西方殖民等等带来的多元文化也赋予阿拉伯语中的“手”多重含义。它可以表示肯定、后悔、命运、勇气、权力、食物、神明之手等很多意思。如果你碰巧在阿拉伯国家工作,去一些效率较低的政府机构办事时,最常遇到的情况或许就是办事员两手一摊, 说“事情没有在我手中”。
在宗教中,手也有神圣的意味,人们会用“安拉之手”来表示受真主庇佑;在祈祷、礼拜之时也会使用特定的手势以表达谦卑和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