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田双振】近日,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城市克麦罗沃一家购物中心发生火灾,造成巨大人员伤亡,令人扼腕。火灾暴露的是消防软件、硬件上的问题,令人警醒。在德国,预防火灾和火灾救援的硬件不断完善,国民消防意识强、消防系统救援十分高效,而且政府与民间共办消防,力量强大。这种消防机制下,火灾相对较少,一旦发生火灾,全民都是“消防员”,在同等规模火灾情况下,伤亡损失会小很多。
火灾报警器无处不在
初到德国的华人,不少都曾遇到不小心触发火灾报警器的尴尬,因为炒菜油烟大,引起火灾报警器报警。有一次,一位留学生炖排骨忘记时间,造成干锅冒烟,他发现后立即把门窗打开,结果烟跑到楼道,引起楼道火灾报警器报警。报警器与消防中心联网,不到五分钟便招来消防队,问清情况后开出罚单。
在德国,《环球时报》记者看到,火灾报警器无处不在,家庭、医院、学校、超市等建筑的天花板上每一个烟感火灾报警器都有自己的编号,编号代表这个报警器的位置参数。消防员可根据编号查看到火情发生的具体位置,有利于准确掌握火情。救灾中心根据获得的信息分析火情,自动启动灭火设施,如喷淋或喷粉等,从而实现消防智能化。
德国城市街道旁边设有专用消防井。另外临街建筑低墙的位置都安装有让人明显看到的消防栓。另外,德国医院、超市、大型娱乐场所等单位在建筑装修时都设立防火分区,一旦发生火情立即落下隔离设施,防止火灾蔓延。
记者在德国曾亲历一次火灾。记者租住的公寓有六层,那天半夜一层的韩餐馆突然发生火灾,顿时整个楼层火灾报警器响起,听到响声,楼内住户纷纷起床有序从逃生楼道来到大街上,看到三辆消防车正在现场灭火,不到10分钟火灾就得到控制。
建筑材料严守防火指标
德国法律规定,所有高度超过22米的建筑,外部保温层必须是阻燃材料,而且在欧洲德国是唯一有这种规定的国家,英国和法国都没有这样的规定。而低于22米的建筑,万一发生意外,消防人员可以通过云梯拯救生命,所以德国对于低于22米建筑的保温材料没有要求用防火材料。高度超过22米的建筑还必须配备和房子完全分开的“安全楼梯”。
德国建筑都有严格的防火指标,例如混凝土墙壁、地板以及天花板必须是耐火材料,设计上要求避免大火通过管道或楼梯间蔓延。德国专家认为,如果德国的高楼都严格遵守这些防火指标,并做好防火设施的维护,那么像俄罗斯克麦罗沃购物中心火灾这样的意外就不会发生。除非发生了飞机撞大楼这样的恐怖袭击,才会造成类似的大火。
德国有两个城市举办世界消防设备博览会。一个是埃森国际安防展,两年一届,是消防界的世界顶级大展。另一个是汉诺威国际消防展, 五年一届,全球最大。从展览会展示的消防设备来看,德国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此外,德国有高效的灭火救灾体系,其基础是先进的消防远程监控体系,在强化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前移火灾预防关口、快速处置火灾、提高城市防控火灾综合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防员是神圣的职业
柏林一名消防官员克劳斯告诉记者,德国消防体制分官方和非官方两部分。其中官方体制主要是职业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
此外,德国消防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更具特色的是丰富多彩的非官方体制,主要指德国企业根据本单位需要自行组建的消防队,也称作民间体制,必须经官方确认才能成立,实行认证制度。政府官员可以随时对企业消防队的工作及装备情况进行检查。现在全国民间消防车比官办消防队的消防车还要多。德国政府十分重视和扶持民间消防力量的发展,政府出台民间消防计划,各地争先购置消防车,以便发生火灾时,相互救援。德国发挥官方和民间积极性,做到了防灾灭火高效,因为民间消防队分布面广,占据有利地理位置,往往先于官办消防队抵达现场,凭借他们丰富的经验,救灾成功率较高。
消防关键是防,而且是从娃娃抓起,德国各州规定幼儿园、中小学乃至大学都要定期进行分层次消防知识教育。德国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的消防演习每年不得少于一次。《环球时报》记者在家附近的一所中学观摩过初中生的消防演习,消防车整体竖起来有十几层楼高,上面站着两个毫无畏惧感的十几岁女孩,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这样一旦发生险情,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德国各州规定,从城镇到城市,每个有正常收入的公民每年必须缴纳消防税。这种把消防经费纳入税收的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民的消防意识。在德国人眼中消防员是神圣的职业,是受尊敬的人。消防员因为灭火牺牲,消防博物馆会建立消防员牺牲纪念碑。克劳斯骄傲地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在学校提起自己的父亲是一名消防员,会被同学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