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 记者 刘瑞莹】2017年8月8日发生在四川九寨沟县的7级地震,牵动着上至中央领导,下到平民百姓的心。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了解核实九寨沟7.0级地震灾情,迅速组织力量救灾,全力以赴抢救伤员,疏散安置好游客和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要求抓紧核实灾情,全力组织抢险救援,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地震发生后,国家旅游局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李金早局长紧急召集会议,听取情况汇报,安排部署工作,指派李世宏副局长于9日上午带领工作组紧急前往四川,指导当地旅游部门开展游客疏散、安置、救助等工作。
8月11日,记者从国家旅游局获悉,据各旅行社向国家旅游局综合司报告,截至8月11日上午10点,1129个旅游团、33191名游客已全部离开四川九寨沟县震区返家,其中30779名游客已到家。同时,近28000名散客也已疏散出震区返家。
随着无数业界人士的快速转发、权威媒体的及时发布,从地方政府到行业管理机构,从全国普通百姓到在川游客的家属亲人,内心无不初释重负。
当天稍晚,一条“九寨沟震后6万余人大转移”的消息,不仅刷新了游客疏散的数字,更让业界从内心一片焦灼变得安心从容起来。
从8月10日下午一下飞机的第一次专题会开始,国家旅游局应急工作小组超大强度的工作以及成果,就成了全国各大媒体关于游客安危、疏散转移状态的最大、最权威信源。
蜀地有大美,游客一如既往青睐;九寨逢不测,“国家队”第一时间赶到。几天的时间里,从国家旅游局到四川旅发委,从应急小组的连续奋战到普通导游奋不顾身,全国旅游人日夜坚守,齐心协力抗震救灾。
灾情就是集结号
灾情就是命令。肩负着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特殊使命,国家旅游局党组的特殊重托,工作组紧急赴四川了解灾情、指导游客救援和疏散工作。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世宏与综合司、规划司等4位同志组成的工作团队,抵达灾区后听取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工作汇报,详细了解了震区游客的伤亡和失踪情况,以及旅行社、酒店等涉旅企业的受灾情况,在向局党组汇报请示后,工作组向旅发委提出六条工作建议:
一是要准确掌握辖区内赴九寨沟游客情况,深入排查游客伤亡情况,按照《旅游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及时报送相关信息。四川省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和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切实承担责任,做好相关工作。
二是要按照国家旅游局8月9日发布的一级安全提示,提醒游客近期暂勿前往九寨沟地震灾区旅游,要求旅游社停止组团或者带团前往灾区,已经在路上的团组要立即停止或变更行程,并组织已在灾区的旅游者尽快撤离。
三是要指导所辖旅行社等涉旅企业密切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游客的安全排查、安抚和疏散工作,共同处理游客安全事宜,千方百计做好受伤游客救治工作,全力做好伤亡游客善后等工作。
四是要督促旅行社按照《旅游法》和相关要求,做好旅游合同变更、解除等工作,妥善处理退款等问题。支持旅行社根据自身特点,给予旅游者更高程度的保障,包括无损改变旅游目的地、解除合同全额退款等。
五是要加强与各地各部门的配合协作,积极主动为路经的游客提供必要援助,帮助灾区游客顺利返回客源地或抵达安全地区。
六是要通过广播电视、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多渠道及时发布安全提示和游客救援信息,公布求助电话。
随后,国家旅游局工作组人员与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四川省各级旅游部门立即决定奔赴平武。平武,是本次灾情发生后,离震中最近的第一个,也是最大游客疏散点、安全救助点、志愿者服务点。
震后,四川迅速成立了“8·8”九寨沟地震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预案。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尹力先后做出重要指示,要求迅速把游客和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妥善救治伤员、安置群众。
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旅发委主任傅勇林连夜组织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抗震救灾工作组,落实了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明确了相关工作职责,并委派分管负责人于9日凌晨随“8·8”九寨沟地震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飞往震区,现场了解灾情、指导救援。
震区所属的阿坝州旅游发展委员会,更是在震后迅即召开救灾抢险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随后分两组共15人连夜奔赴地震灾害前线开展应急救援及游客疏散工作。
在多方的彻夜奋战和通力配合下,在地震当晚就有3万多名游客转移到安全地带。
热爱来自于关爱
地震发生以来,四川省旅发委的多位领导以及负责数据统计、游客救助、对外联络、信息发布、善后处置的几个职能部门负责同志连夜工作。
四川省旅发委派往震中的副主任杨健不时给记者打来电话,一是告知现场的一些情况,二是叮嘱记者,要按照国家旅游局的要求,客观报道游客安危同时,努力传播旅游人在抗震救灾和游客疏散工作中的正能量。
江油市抗震救灾服务区是从平武县驶离山区进入平原第一个救助点。这里搭起帐篷,设置了医疗保障、交通保障、通信电力保障、救灾物资等工作组。工作组人员看到,虽然已是晚上11点,但全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仍在坚守岗位,没有一个人在帐篷里休息。
作为四川省的游客集散中心,成都市为了接应和安置各地游客,由成都旅游饭店协会倡议全体会员,向抵达成都的外地游客、轻伤旅客、救援队员提供免费食宿。首批25家酒店拿出了500多个免费房间,大量酒店员工取消了正常休假,只为保证24小时满负荷运转。
国家旅游局工作组在大量协调工作同时,都会向奋战在一线的干部职工和志愿者们道一声“辛苦了”,而大家一致的回答都是“不辛苦”。
对此,李世宏深有感触地表示,“工作组四川之行,虽然辛苦,但更多的,反而是在一线感受到了以四川旅游人为代表的中国旅游人的坚强、乐观。这是一个巨大收获!”
对于九环线上的干部群众而言,地震灾害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08年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场景都还历历在目,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辛苦可谓难言。但是,大家都对苦和累缄口不言,只是默默地做好本职工作。
在工作间隙,工作组一位成员表示,“这份沉默,既是人们在独特环境中自发形成的默契,更是在党和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迅疾行动中,全体干部群众迸发出的一种坚强。热爱,很多时候来自于关爱。”
多难兴邦 困难亦是财富
“我们遇到的这些困难不算什么,四川的干部职工和从业人员应对地震遇到的才是真困难。”李世宏说,“多难兴邦。此时的困难必将转化为未来的财富。”
的确,大难中的人们,会有苦痛,但苦痛有时会让人愈发坚强。
在通往震中的路上,一块数吨重的巨石挡住了道路,阿坝州旅发委的7名干部职工合力将它推到了路旁;为了及时疏散天堂洲际大酒店的被困游客,工作人员不惜在余震中徒步15公里;震中百姓没有选择第一时间逃离,而是为游客们送来了干粮和棉被……
地震发生时,导游员何敏正在酒店电梯里,这时突然停电,电梯停止运行,轿厢内一片漆黑,不巧的是手机也没电了。不明情况的她吓得一边使劲拍打电梯,一边大声呼救,但却没人响应。绝望中,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她竟徒手掰开电梯门成功逃出。
“这次经历太不寻常,必将在我的从业生涯里写下厚重的一笔。” 事后何敏说。
米海华已不是第一次面对突发事件,也不是第一次通宵值守,但却是第一次直面罹难者家属。擦干眼泪后,他仍坚守岗位,一颗心已变得更加坚强。
克服苦难的过程本就是一种磨练,磨练了大家战胜困难的意志,锤炼了大家战胜困难的决心,锻炼了大家战胜苦难的能力。
震后仅仅24小时,包括126名外国游客在内的6万余名游客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妥善安置或已转运至绵阳、成都等地,整个游客疏散过程井然有序。
事实证明,历经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等多次重大自然灾害检验、不断完善的四川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成效凸显。这不正是“困难”带来的“财富”?
大难中的人们,勇气在汇聚,力量在集合……就像当年“5·12”汶川地震震惊了全世界一样,灾难过后形成的“中国精神”亦同样让全世界震惊。
事实上,2008年,四川旅游化危为机,旅游收入仅用一年就恢复到震前水平。四川旅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次,我们更有信心!”
为了游客、为了行业、为了“美丽四川”、为了“美丽中国”,全国旅游人的心,为了数万游客的安危,是紧紧贴在一起的。与此同时,人们心目中那个最美的“九寨”,没有因为地震被毁,我们相信,在即将展开的灾后重建之后,九寨美景必将“涅槃”新生,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