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炳强】“巴黎不再是‘光明之城’!”针对巴黎近年来发生数起恐怖袭击,美国总统特朗普屡次出言不逊,批评是因为法国的移民及控枪政策存在重大漏洞。近日,他为捍卫美国持枪权而玷污恐袭遇难者亡灵的做法更激怒了法国各界。巴黎之所以被称作“光明之城”,很多人将此与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法语:光明世纪)”联系起来,认为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人类带来了智慧的光明。然而,深藏于“光明之城”称号背后的其实是巴黎的一段城市照明发展史。
路易十四颁发皇家政令
历史上巴黎的夜晚,远没有如今的灯红酒绿,街灯通明。傍晚过后,商家打烊、百姓各自关起大门在家吃饭、就寝。夜深人静,各色窃贼和强盗走上马路伺机出动,撬门入室,杀人越货,作家马克西姆·杜坎在《巴黎照明史》中这样描写道。巴黎的夜晚是如此危险,以至于有的街道被命名为“割喉街”。
13世纪,为改善治安,国王路易九世设立夜间巡逻队,但是却没能斗过夜巴黎的大盗。之后,弗朗索瓦一世要求巴黎每户人家在窗台摆上一盏烛灯照亮街道,但效果甚微。直到1662年,高瞻远瞩且胸怀大志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决心彻底扫除巴黎的每一个黑暗角落。路易十四向商会及市政官员颁发皇家政令,允许商人在夜晚提供“提灯人”的照明租赁服务。提灯人每位配备一盏提灯,灯里备有1.5磅优质黄蜡,在人员流动最频繁的街道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服务。他们腰间挂着沙漏计时器,上面刻有巴黎市政的徽章,每次服务计时一刻钟。路易十四在皇家特许令中指出:“犯罪率高在某种程度上是街头缺乏照明造成的”。他认为这对商人而言尤其不便,特别是夜长昼短的冬季,他们晚上无法从事任何活动,因为不敢在街头自由走动。
商人卡拉法看到提灯人业务中蕴藏的商机,成立了专门的提灯租赁公司。他雄心勃勃地计划招聘1500个提灯人,宣称夜行陪送服务“在一刻钟里,让客人可以安全到达巴黎的任何角落”。而且,卡拉法还想让这个新式服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服务。他说:“如果有别人租赁了提灯服务,那么跟着他就能享受免费照明,允许‘蹭亮儿’”。
气死小偷的“光明之城”
1667年3月15日路易十四任命拉雷尼出任巴黎市警察局长官,要求他从卫生、照明和安全三个领域全面改进巴黎面貌。拉雷尼于是开始酝酿一个规模更大、真正惠及大众的照明服务革新。那就是在街道安装可以燃烧8到10小时的街灯。这种街灯安装在房子外约一层楼高处,用一种滑轮装置升降。主结构材质为金属,灯罩是玻璃,使用蜡烛燃烧照明,据说一盏灯的制造成本比杜乐丽花园的长凳贵两倍。
1667年9月7日,街头公告员走上首都街道,向人们宣布夜晚将有灯火照明。“很快,晚上也会像白日一样明亮。”街头公告员自豪地说着。拉雷尼果然言出必行,一个半月后,巴黎的912条街道上安装了2736盏灯。到17世纪末,巴黎街道一共拥有6500盏街灯,每晚燃烧所消耗的蜡烛达1625磅,每盏街灯上还有一只高卢雄鸡形象,提醒人们用火安全。街灯系统最初只有每年冬天4个月的照明期很快被延长到从10月中旬至次年3月底。到1700年前后,巴黎每年的街道照明长达9个月。街灯促进了商业繁荣,丰富了巴黎的夜生活内容。
1669年巴黎上演了一出戏剧《冒牌莫斯科人》,讲的正是巴黎职业小偷无以为继的“艰难时期 ”。受夜间街头照明影响,小偷业绩惨淡,不得不考虑“改行”。一位名叫塞维涅的夫人1673年12月在其一封私人书信中这样夸赞巴黎街灯:“女儿和我在古朗日太太家用罢晚餐后离开,近午夜回到圣日耳曼街区,走在鹅卵石街道上,一路上有街灯照亮,甚是愉悦安全。”
1669年,法国皇室还铸造了街灯纪念币,上面雕刻着一位妇女,她一手举着灯,另一手拿着钱包,周围刻有拉丁文“城市安全与光明”。街道照明成为路易十四吸引欧洲人来巴黎观光消费的新手段。欧洲多国首都纷纷效仿,阿姆斯特丹、柏林、维也纳紧随其后在17世纪后期装置了路灯。在1709年的大饥荒和财政危机期间,巴黎人因为实在没钱供应蜡烛消费而很少点亮街灯。1719年1月的大风暴也曾摧毁几乎所有街灯。但这都没有阻止巴黎燃油街灯蓬勃发展。英国女作家蒙塔古夫人在1718年坦言:“巴黎优于伦敦之处,在于夜晚有定时的街道照明。”伦敦人对巴黎“光明之城”的称呼由此传播开来。
1960年点灯人退出历史舞台
尽管使用蜡烛照明的街灯到1766年还被广泛使用,照明效果更好的反射油灯于1744年面世。这种油灯的燃油可以是菜籽油、橄榄油甚至低温不会冻结的动物油。除了燃烧比蜡烛更稳定,里面还装有反射光线的镜子,大大提高了照明度。巴黎的蜡烛街灯于是逐渐被这种反射油灯替代,点燃它们需要专门的点灯人,点燃和熄灯的时间则由巴黎警察局统一规定。
这个职业虽被称为“点灯人”,每天的工作却从早晨熄灭油灯开始。不论刮风下雨,准时在晨光初起灭灯,在夜幕降临点灯成为点灯人每天例行的职责。虽然酬劳很低,但是为了生计而替补生病者工作的人却很多。鼎盛时期,巴黎的专业点灯人数量有5000多。“当他点燃油灯,仿佛在宇宙里点亮一颗星星”,就像圣·埃克苏佩里在童话《小王子》里描述的那样,巴黎点灯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市民在黑夜送来光明。
不过从1842年起,煤气灯的发展一点点改变了巴黎点灯人的职业轨迹。煤气灯照明的效率比油灯高,是更为理想的选择。1855年,奥斯曼男爵重组了巴黎五家煤气公司,煤气被广泛用于照明和取暖,巴黎最早的煤气街灯安装在万多姆广场。到1870年,整个巴黎地区的煤气灯数量达3.2万盏。初期煤气灯还需要人工点燃,但后来更先进的则可以自动点燃,点灯人行业慢慢走向没落。
1880年电灯时代正式来临。在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全世界的人涌向巴黎,他们看到了光芒四射的埃菲尔铁塔,看到了一个璀璨光明的巴黎。20世纪后,又经过60多年的艰难残喘,巴黎最后一批点灯人终于在1960年前后永久地退出历史舞台。但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的存在是巴黎追逐光明三个多世纪中不可或缺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