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印度特约记者 肖莫雨】虽说在印度已经待了快4年,但从未亲自尝试手抓饭,心里有障碍。印度各地根据丰收的日子,新年日期各不相同,大多在四月。不久前,笔者在印度朋友家过新年,面对眼前的咖喱汤汁和松散的米饭,依然无从下手,但入乡随俗,尤其在其乐融融的新年气氛里,不“动手”似乎有点辜负主人的盛情,于是决定现场学艺,尴尬地彻底体验了一把印式手抓饭。
“芭蕉叶”上的13道菜
萨瑞塔是我到印度后结识最早的朋友之一,她来自印度南部的克拉拉邦,有着南部人典型的黝黑皮肤和深邃双眸,爱穿传统纱丽。我喜欢她的印度风情。有一天,萨瑞塔以少有的神秘口气邀请我去她家吃饭,庆祝她家乡的新年:“是地道的南印风格,一年我只做两次哦!”南印人相对传统保守,而且萨瑞塔全家都是素食者,能邀请外国人去家中吃饭,在我看来是殊荣。我欣然答应,备好礼物,带着满满的好奇心准时到达。印度的新年餐在中午,萨瑞塔的先生、父母、公婆还有两个亲戚都在,加上四五个孩子,男男女女十几个人。
萨瑞塔已经忙了几天,厨房里盆满钵满准备13道菜品。南印的新年餐非常具有仪式感,大家盘腿围坐一圈,孩子坐一侧、男宾坐一侧、女宾坐一侧。每个人面前摆放一片大大的纸质“芭蕉叶”作为盘子。萨瑞塔端着一道道菜一轮轮地分放在每个人的“芭蕉叶”上。先放了炸香蕉片、烤香蕉段、姜糖、辣椒酱、椰子酱、芒果干,然后是米饭、咖喱蔬菜……每道菜都有固定的位置,红色的辣椒酱、黄色的咖喱、配上绿色的“芭蕉叶”,非常赏心悦目。和我们逢年过节饮酒助兴不同,印度教的所有节日基本都禁酒,所以饮品只是一杯清水。
吃手抓饭的基本要领
我一边赞美着新年餐的仪式感,兴致勃勃地问东问西,拍着照片,一边瞄到其他人都已开始“动手”。我突然意识到,今儿是不给勺了,彻底手抓啊!
萨瑞塔的公公是位非常好客的印度老人,坐在旁边友善地催促我,“别拍照了,快吃吧!”然后热心帮我介绍“这个好吃”“先吃这个”…… 我拿起香蕉片儿,挤出笑容嚼着,心里激烈地挣扎着要不要喊出“请给我一把勺”!
我默默观察了一会身边吃得无比熟练的印度朋友,发现所谓手抓,真的不只是抓起来放在嘴里,还要有一个充分搅拌的过程。女主人分餐时,已将米饭放在中间,各式咖喱放在米饭周围不同方位,要先就近选取米饭和咖喱,将其融合,然后抓、放、抓、放、抓、放……同时伴随搓捻,找到适当的契合度,大拇指在上,其他四个手指在下拖着食物,俯身一口吃进,一定要舍得吃进你的手指,不然姿态会更加尴尬!
这一餐饭我吃得快且干净,以示对主人的尊重。在可爱的印度老人教我把用过的“芭蕉叶”叠成一个四方包,扔进垃圾桶后,我终于如释重负。
有了这次的手抓饭体验,我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印餐的手抓技巧。印度和中国类似,南北有明显的饮食差异。北方以各种饼、馕为主食,配以蔬菜咖喱或者烤制的肉和蔬菜,味道以咸、辣为主。南方则喜食米,没有什么主菜概念,但一定要有酸甜苦辣各种不同口味的酱料,口味非常复合。
听上去,饼用手抓会比较方便,直接蘸汤汁就好,不过这并不是最标准的印式吃法。标准吃法是先撕一小块儿饼,一口能吃下去的量,两手拉着两角对接,中间形成一个小窝儿,去舀汤汁,然后一口包进去,这样可以比直接蘸吃进更多的汤汁。在获悉这个吃法之前,我的确很疑惑,印餐这一碗碗的咖喱汤汁怎么可能吃得完,用蘸的方式,每次只要两三勺汤汁可能就饱了,应该是无法满足印度人的重口味的。
用自己的手吃饭最可靠
在印度,用手吃饭是最自然的事情,无论地域、种姓、身份,大家都是用手抓,而且会将饭食吃得非常干净。关于为什么用手吃饭,说法很多,一种说法认为食物是神的恩赐,一定要用自己的手去领受这份恩赐。也有的说法认为和种姓制度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5个等级,种姓低下的人不可以和种姓高的人共用任何东西,种姓高的人也不愿触碰低种姓人接触过的东西,那么在公共场合,餐具就会带来麻烦,因此在吃饭这件事情上,只有用自己的手最可靠。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根据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的理论,食物的能量可以通过与“脉轮”(类似中医所讲“经络”)联系而得到增强,而我们的指尖和手上都有脉轮。
如今,坊间也有不少对于手抓用餐好处的幽默总结,比如有利于血液循环、有利于增进和食物的“感情”,可以避免烫嘴等等。此外,印度人抓饭是一定要用右手的,左手只能用来如厕,被认为是不洁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