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瓦那,古巴的首都,让爱车之人心花怒放的城市。
古董车应该是属于这城市的一大亮点,那些造型各异,颜色鲜亮抢眼似乎一点都不怕撞色的车子,一定是你走在路上最好的风景。 哈瓦那因殖民的关系所以留下了很多英法占领时期的建筑,而古巴人似乎又很喜欢鲜亮的颜色,所以整个哈瓦那是盛开着复古风又具有年代感的城市。而那些不经意从你身边“嗖,嗖,嗖”开走的古董车定会点燃你对这座城市欲罢不能的情节。
回顾美国制裁古巴历史:哈瓦那街上都是50年代的老爷车
“所有时间都过去了,但美国针对古巴的经济制裁政策还在。”曾被美国派往古巴首都哈瓦那的前外交官Wayne Smith的话如今终于画上了休止符。断交53年的美国与古巴终于在昨天各自宣布两国将恢复外交关系,并放宽多项执行了50多年的制裁措施。奥巴马在讲话中提到,美国将放宽对古金融、商业、信息技术及旅行等限制。美国将大幅提升向古巴汇款的上限,美国企业在古巴做生意也将更加容易。对旅行者来说,美国公民今后可以在古巴使用美国银行卡。值此之际,不妨一起来回顾一下那些年古巴受到美国制裁的历史。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对古巴一直采取敌视态度。1961年美国与古巴断交,并开始对古实行经贸和金融封锁。196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签署法令,正式宣布对古巴实施经济、金融封锁和贸易禁运。古巴传统出口产品蔗糖、朗姆酒、雪茄烟和金属镍不再进入美国。作为离美国最近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在冷战年代堪称华盛顿的眼中钉,肯尼迪的决策自然不会因为烟瘾而有所动摇。当约翰·肯尼迪在法案上签字时,美国青少年还在跳扭腰舞,宇航员不曾遨游太空,最好的邮票也不过4美分面值。然而众所周知,禁令的核心目的——推翻古巴政权,至今未能实现,反而令其与“反美”盟友——从前是苏联,如今是委内瑞拉——的关系不断发展。50多年过去,依照古巴官方估算,美国制裁致使古巴累计损失9750亿美元,超过古巴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0倍。虽然美国当初孤立乃至扼杀古巴的意图没能变成现实,不过古巴的日子也是相当不好过——国内的老爷车即是见证美古交恶历史的最好物证。
流动的老爷车,不变的制裁令
现在只有在电影中在才能偶尔看到的美国在1950年代出产的汽车,在古巴却并不罕见。在美国政府开始针对古巴长期进行经济制裁、禁止向古巴出口汽车,于是在古巴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上都是上个世纪30年代至50代年产的福特、雪佛兰或奥斯莫比等老车。由于在购买新车方面规定严格,古巴老牌汽车的主人们不得不想方设法保证汽车能够继续使用。很多老汽车是美国制造的,至今仍保留着原来的发动机、车厢和配件,还有一些汽车则因为缺少原件而被改装以继续“跑路”。有些老爷车都换过引擎,轮胎等等,其实就剩下个外壳而已了。
由俄罗斯的“拉达”发动机、日本的“三菱”或其他牌子的配件组合而成,用更加便宜的柴油做燃料的汽车也在哈瓦那随处可见。有时候,车主们为了节约成本会在车上安装一个天然气罐以代替汽油。这种天然气装置在改装成出租车的又大又旧的汽车中用得最多,古巴人将这些车亲切地称为“榄仁果”。
也有一些古巴老爷车的车主们意识到他们的车在国际车市上的价值,于是把这些车珍藏在家里车库中,期待有朝一日有关法律改变后他们就可以把车卖给愿意出高价收购的收藏家。有关资料显示,古巴第一辆汽车出现在1898年。到1917年,古巴已经有4400多辆100种不同牌子的汽车,这些车主要集中在哈瓦那。
在老城区的一个老车博物馆里面,一辆老的Alfa Romio
老爷车的“内脏”看起来很老旧了
这辆车是1951年生产的
这个老爷车的引擎跑了60多年,现在还能跑
签署制裁法令前,肯尼迪犯了烟瘾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时任白宫新闻秘书皮埃尔·塞林格,至今清楚地记得1962年2月6日发生的一幕。那天早上,肯尼迪把塞林格叫进办公室,要他“帮个小忙”——给总统先生弄1000支古巴雪茄来,而且必须在次日早上完成。“走出办公室时,我有点怀疑自己能否完成任务。”塞林格坦言,“好在我本人也是古巴雪茄迷,知道许多专卖店,忙到深夜总算搞定了。”第二天上午8点,整整1200支雪茄准时送到了肯尼迪面前。他随即微笑着打开抽屉,拿出一份长长的文件并在上面签名——这是一份禁止所有古巴商品进入美国的法案,从此之后,古巴雪茄在美国成了非法产品。
一年后,美国3447号总统令进一步细化制裁措施。1992年和1996年,美国国会分别通过“托里切利法修正案”和“赫尔姆斯-伯顿法”,强化封锁。
肯尼迪以后,白宫主人多次更迭,而对古巴的制裁保持政策延续性。联合国大会连续20多年通过决议,要求美国结束对古巴的经济封锁。
肯尼迪抵制得了古巴,抵制不了雪茄
肯尼迪都忍不了雪茄的诱惑,遑论其他美国人。许多美国人都会偷偷参加古巴一年一度的“哈瓦那雪茄节”。据贸易界人士估计,尽管禁止销售古巴雪茄,但是美国每年消费约400万支真正的古巴雪茄和几百万支假冒的古巴雪茄。 古巴每年出售大约1.2亿支手工制造的优质雪茄,占不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市场的70%。一些美国富豪会说道,他们餐桌上抽的雪茄是从古巴邮寄过来的。走私雪茄的方式也是千奇百怪,其中最奇葩估计就属于“用鸟走私”了。有些艺术家为了他们的创作愿意付出一切,包括冒着失去自由的风险。美国人Duke Riley就是这样一名艺术家,他为了自己名为“与敌交易”的艺术项目而在合法与非法之间铤而走险,利用受过专门训练的鸽子从古巴走私雪茄到美国的Key West。
虽然这是一种行为艺术……
卧榻之旁的宿敌
1959年卡斯特罗发动起义、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后,美国最初是承认和接受卡斯特罗的临时政府。但随着卡斯特罗在国内推行土地改革触及美大资本阶级在古利益,美国开始对古巴进行威胁。但卡斯特罗的桀骜不逊的态度和坚持民族解放的思想,使美政府发现他不象其他拉美国家甘愿成为山姆大叔“忠实的棋子”,所以意图“换马”,本以为通过简单的封锁就能导致卡斯特罗的下台。1960年5月美国宣布停止对古巴的一切经济援助,7月美国取消古巴对美食糖出口份额,8月美国操纵美洲国家组织通过决议,干涉古巴内政,10月美国正式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禁运。1961年1月美国同古巴断交;4月指挥雇佣军入侵古巴遭到惨败——这就是让肯尼迪政府大丢颜面的“猪湾事件”。面对美国的咄咄攻势,卡斯特罗针锋相对,在国内大搞民主革命和国有化,接收外国炼油厂,征用美国人在古巴占有的土地和财产,没收美国银行,将美国在古巴近200家企业全数收归国有。对外向美国的头号敌人苏联及东欧集团靠拢。经过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已经成为冷战时期美苏对峙的最前沿,美国自然对这个弹丸岛国恨之入骨,加紧了全方位的禁运封锁。而古巴则奉行全面倒向苏联的外交政策,对美态度也完全追随苏联。
70年代起,美古关系有所松动,双方签定了“反劫持飞机和船只协议”,1977年民主党卡特政府时期双方互设“利益照管办事处”。
但是保守的里根政府上台后,对古巴的政策更加强硬。90年代初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古巴丧失了绝大部分外援,形势艰难,美国认为这趁机“彻底解决”古巴问题绝佳时机。
1992年4月,美国宣布不准许同古巴进行贸易的船只停靠美国港口、进一步限制古巴的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加紧对古巴实行经济制裁的措施。同年10月,美国又推出了“托里切利法”,禁止本国公司和美国海外公司同古巴进行贸易。此法还规定,在古巴港口停泊过的外国船只半年之内不得进入美国港口,美国将不向给予古巴财政援助和贸易优惠的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同时也不允许为古巴运货的外国船只停靠美国港口等。1995年5月,古美两国重新签署移民协议,两国关系有所缓和。1996年2月,古巴击落两架美籍古巴流亡组织的飞机后,两国关系再度紧张。同年3月,美国制定了“赫尔姆斯-伯顿法”,进一步对古巴实行报复性强化经济制裁,禁止美国公司及其在国外的子公司与古巴贸易;禁止在古巴进行投资或与其进行贸易的一切外国公司进入美国;凡从古巴进口蔗糖等产品的国家,美将禁止从该国进口同类产品;阻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对古巴提供任何贷款和金融支持。2004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又提出在两年内斥资5900万美元资助反古巴活动、将古巴侨民的汇款金额缩减一半、控制旅美古巴人回国探亲的次数等措施,对古巴进一步实行经济封锁的加压计划。
金色甲壳虫
赫尔姆斯-伯顿法
赫尔姆斯可以说是自麦卡锡以来最著名的美国国会参议员,也是一个“从来没有融入华盛顿”的美国南方极端保守老顽固,在他眼中,没有任何国际关系、国际公平和正义可言,他将美国与自己的敌人之间的战争扩大到全世界--只要是与敌人合作的,那么就是我们的敌人。
1996年通过的“赫尔姆斯伯顿法”就是老顽固这种思想的延伸,其实主要就是针对那些与美国的敌人(古巴)做生意的个人、公司、甚至是国家,实行“连坐”制——由于此法太过蔑视国际公认的行为准则,因此一直被各国唾弃,在21世纪初,美国政府迫于压力,一直推迟执行此法的执行。
该项名为《古巴自由和民主声援法》的法案主要内容有:加强对古巴的国际制裁;支持建立“自由和独立的古巴”;主张美国国民有权向美国法庭起诉与被古巴政府没收其财产有牵连的外国人;美国政府有权拒绝向与被没收的美国财产有牵连的外国人发放签证。
该法案的目的是威胁国际企业界,阻断外界与古巴的贸易与投资,强化对古巴的遏制,其实施的重点则是拒绝向在古巴投资的外国企业界人士发放入美签证,将美国的国内立法强加于国际社会。
《赫—伯法》的核心在于其第三条和第四条。第三条规定:为“保护美国国民的财产权”,“在本条款生效后三个月,任何同古巴政府在1959年1月1日以后没收财产有牵连的外国人”,都负有向原先拥有这些财产的美国国民支付相应赔偿和利息的法律义务,美国国民有权根据《赫—伯法》向美国法庭提出上诉并要求执行判决。第四条规定,自法案生效之日起,美国国务卿有权拒绝向与被没收财产有牵连的外国人及其配偶、子女或代理人发放签证,司法部长也有权将他们驱逐出境。
《赫—伯法》虽为美国国内法,但其出台和实施却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立即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和谴责。作为美国近邻与盟国、同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并素以温和外交著称的加拿大,对此反应极为激烈。该法一出台,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即谴责美国的决定,强烈反对在美国本土以外的地方实施美国的法律。美国对加拿大的激烈反应和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显得也相对强硬。克林顿政府一再声称世界贸易组织无权对这一纠纷进行仲裁,美国仍将坚持《赫—伯法》。美国赫尔姆斯参议员则谴责加拿大“自私地从事不负责任的交易”。
自1992年起,在每年联大古巴都要提出解除封锁禁运的议案,并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赞同。不仅赞同的国家越来越多,而且弃权的国家越来越少,而反对的国家永远只有美国、以色列(有时还有另外一个小国,比如1996年乌兹别克斯坦和今年的马绍尔群岛)。尽管联大的类似决议没有强制性约束力,但是美国年年在联大“丢脸”,也促使其反思对外政策。所以在这种背景下,自克林顿政府开始,美国也逐渐调整对古战略思路。
小号的绿色老爷车
影响
在古巴国内,美国施加的禁运一直是热门话题,从医疗设备到修建跨岛高速公路所需的水泥,官方将任何物资的短缺都归咎于华盛顿。古巴经常在联合国严厉谴责美国的封锁,要求后者结束“种族灭绝”。像闹钟一样,每到秋天,联合国大会都会以压倒多数支持一项谴责禁令的决议。2011年年11月,表示支持的国家为186个,投反对票的只有美国与以色列。
在定期计算制裁让自身付出的代价时,古巴官方会使用复杂的公式,将年利息、年底的黄金标准等因素列入其中。截止2011年为止,49年的制裁一共造成了9750亿美元损失。
华盛顿的古巴问题观察家杰夫·塔勒一贯倡导结束贸易禁运。“毫无疑问,这对古巴经济非常不利。”在他看来,禁运使国际金融交易复杂化,更重要的是,它让古巴的经济问题超越了政治范畴——譬如,许多普通家庭因此无法获得必备药品。
这并不是单方面的判断。古巴政府也承认,虽然实行了50多年的苏式社会主义制度在教育和医疗保健等领域带来了进步,这个国家低效率的经济体系必须进行更深刻的改革。目前,劳尔·卡斯特罗正着手推行一系列新政,包括逐步削减国有部门岗位、削减补贴、鼓励私营经济、赋予国有企业更多自主权、鼓励更多外国投资以及削减行政开支。
另据古巴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在法律允许的狭小范畴内,美国2010年向古巴销售了4.1亿美元的食品,是古巴的第七大贸易伙伴。2008年,这个数字曾达到近10亿美元。
背水行改革
在古巴一方,制裁掣肘发展,再加自然灾害、国际经济危机等因素影响,经济持续“背水一战”。劳尔·卡斯特罗曾呼吁官员们不要把经济状况完全归咎于美国封锁,应以更加高效严明地工作。同时,政府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古巴粮食80%依赖进口,每年粮食进口耗费15亿美元。为减少对进口的依赖,政府从2008年开始以承包形式向农民提供闲置土地。截至2011年底,全古巴190万公顷闲置土地中,将近七成转为耕地。
2010年开始,古巴着手为公共机构“消肿”,打算3年内裁减国有部门冗员150万人。为安置个体经营者,古巴政府放宽对小企业经营的限制,把个体工商业者的经营行当放宽至178个。官方统计显示,古巴个体户现有将近36万人。
2010年4月,古巴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古共领导人承认经济处在历史最艰难时期。劳尔·卡斯特罗说,“如果古巴现在不掉转船头,就可能沉没”。大会通过《经济社会政策方针》,推出300项改革措施,以求经济模式“现代化”。
开在哈瓦那街头的老爷车
这部车的主人有个性,居然用比车子本身的颜色更深的绿色补漆
解冻
自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两国关系开始逐步“解冻”。从放松出口限制,到放宽旅行和财产控制,美国与古巴关系一步步走近。上任数月后,奥巴马宣布解除公民前往古巴探亲和向在古巴亲属汇款的限制,当时已经持续47年的对古贸易制裁有限度放宽。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承认,美国所奉行的古巴政策已经“失败”,美方愿意与古方对话,“寻找更具建设性的方法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
2011年3月28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私人访问”古巴首都哈瓦那,成为古巴革命胜利以后第一名造访古巴的美国在任或卸任总统。访问期间,卡特呼吁美国结束对古巴的封锁。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劳尔·卡斯特罗回话,古巴愿意在平等、不损害国家独立的前提下,就各种议题与美国对话。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3年在访问佛罗里达州时称,美国可能会重新评估现行的由美国政府于1960年对古巴实施的制裁。奥巴马说,“我们应勇于创新并善于思考,继续革新我们的政策”。他指出,美国政府对古巴的制裁于半个世纪前推出,现在看上去已经不是那么切合现实了。奥巴马补充道,对美国1960年决定的修订将使古巴人进入到“沟通的新水平”。
而现在,随着美国与古巴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也许将来在古巴的街道上,人们再难见到那些开了半个世纪的老爷车了。(观察者网综合中国网、腾讯、新浪新闻等消息)
转自:http://www.guancha.cn/Third-World/2014_12_18_303783_s.shtml
美古关系解冻,老爷车风光将逝?
提及古巴,大家都知道著名的雪茄,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古巴还有数以万计的美国产“老爷车”。由于多年来遭美国经济封锁,古巴无法从美国进口新车,不少半个多世纪前生产的美国车保留至今并仍在使用,使这个加勒比岛国成为美国老爷车“博物馆”。
美国和古巴17日宣布重启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后,贸易禁运有望放开。有人担心,这些老爷车可能逐渐被新车型取代,古巴的“街头一景”或将随之消失。
【老爷车宝库】
法新社22日报道,古巴现有美国车多产于上世纪50年代,总计大约7万辆,包括旁蒂克、普利茅斯、道奇和雪佛兰等品牌。其中一些较为“拉风”的车型用于旅游景点载客观光或婚礼等特殊场合租用,更多的则被用作出租车或供普通家用。
1959年古巴革命前,美国是古巴主要汽车出口国。古巴革命期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埃尔内斯托·切·格瓦拉都曾使用美国车。
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政府一直对古巴采取敌视态度。两国1961年断绝外交关系。次年,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签署法令,正式宣布对古巴实施经济、金融封锁和贸易禁运。自那时起,古巴转而从其他国家进口汽车,最为知名的包括卡斯特罗后来使用的苏式嘎斯69吉普车。
接下来半个世纪里,阿根廷产标致404汽车等车型,以及捷克的斯柯达、前苏联的拉达等汽车品牌先后登陆古巴市场。不过,老式美国车没有遭弃用,反而几经修理改造,沿用至今。
美国《国际财经日报》援引老爷车杂志编辑安杰洛·范博加特的话说:“我们知道古巴有1957年产雪佛兰敞篷车、拥有鸥翼式车门的梅赛德斯奔驰300SL轿车、以及1954年产别克‘云雀’敞篷车——都是不论车况怎样、需要花多少钱修复都值得买下来的车型。如果贸易禁运取消,这个岛国无疑将有更多宝贝现身。”
【价值存疑】
不过,不少汽车收藏界人士质疑,古巴的美国车使用时间太长,大多经过多次修理改造,收藏价值打折扣。
由于经济封锁,美国车的原装零部件在古巴市面上无法买到,不少古巴修理工只得“就地取材”。
出生于古巴的美国代顿大学历史学教授胡安·圣马里纳说,他曾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坐过一辆1947年产“威利斯”吉普,传动装置换成捷克产的,换挡装置等也被改得面目全非。
老爷车鉴定师史蒂夫·林登说,老爷车的收藏价值与其原装零部件保存完好程度密切相关,“问题在于,总体而言,这些车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维护。他们一直作为日常车辆被使用。”
林登估计,古巴的美国车要配齐原装部件,每辆需要花费4万至8万美元。
也有人担心,如果老爷车全被新车型取代,古巴的“街头一景”也将随之消失。范博加特说:“如果贸易禁运取消,古巴的美国老爷车全换成新车,古巴街头定格在20世纪50年代的浪漫风情将不复存在。”
今年1月,美古贸易逐渐解冻,然而全面放行仍需时日。
老爷车的风情,晚些去就有可能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