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说:“一个人若爱你,就带他去哈尔施塔特;一个人若恨你,也带他去哈尔施塔特,他会因此而爱上你。”哈尔施塔特镇是奥地利最古老的小镇,也是奥地利八大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来自天堂的明信片”。
哈尔施塔特外在的湖与山,有一种安静恬然的气韵,她的内在,却是一种历史、信仰与文明的交融,一种纯正淡定的欧洲气质,无法复刻,让人迷恋并迷失其中。
迎着冬日的阳光,我们驾车从维也纳来到哈尔施塔特。白茫茫的雪地上,依山傍湖立着一座座木屋,仿佛是从格林童话中走出来的场景。这些木屋错落有致又不失和谐,装饰精心又特别,彰显着主人随性而优美的生活趣味,让人不禁想起奥地利的音乐天才莫扎特,他似乎并无任何辛苦劳作,如孩童杂耍般地玩着乐器,敲击出来的却是天籁般的音符。
唤醒湖水的千年记忆
波浪般起伏不已的阿尔卑斯山,在奥地利中部创造出一片山重水复、如诗如画的风景。哈尔施塔特湖依着海拔3000多米的壮美山峦而卧,在险峻的山坡和宝石般翠绿的湖泊之间伫立的小镇,就是哈尔施塔特。
登上观光船游览小镇湖区,清澈幽蓝的湖水深不见底,湖面上迷蒙的雾气渐渐散开,远处两座葱翠的山峰上云雾却依然缭绕。我站在船头静静地看风景,任肆无忌惮的寒风拂动头发。这湖水沉淀了几千年的历史,它安然幽静,在尘世喧嚣中,波澜不惊。随着船的前行,湖水激荡出沉静的浪花,两岸的山林夹着V字形的淡蓝天空逐渐倒退远去,山上苍郁密集的树木露出暗黄色的零零落落的枝桠。
这里的水不仅能用眼睛来看,更可以用味蕾来品,试着品尝一下,会发现它的味道是甜的。除了湖水,小镇的自来水也可以饮用,它们都来自阿尔卑斯山的晶莹雪水。哈尔施塔特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湖边建立了一套高标准的净水系统,这也是他们时刻与大自然保持互动的一个例证。一个山民对我说了一句话:我们最爱的是大自然,然后才是上帝。
中国儒家学派有“天时地利人和”一说,人应与地球、自然和平共处,才有悠然顺畅的气场。这个西方小镇环保、自然的生活哲学,似乎与东方理念异曲同工,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与重合。毕竟,我们赖以为生的,是同一个地球。
我一路从各个角度拍摄湖景与岸边的木屋,每个角度的美都不一样,都像是一张明信片,谋杀菲林无数。后来在旅游纪念品商店买了一张当地经典的风景明信片,发现我的相机里也藏有相同角度的一张,可见爱美之人的眼光有共通之处。
船一路走,时光仿佛一路倒流。这山,这湖,屹立了几千年,而我,只在这里存在一刻,见识它的美。当我离开,湖水还是汩汩流淌,它可会记取我的足迹。苍郁的美景,使我困惑于永恒与瞬间的哲学意义。也好,就让我在这山色湖光间尽情迷失吧!
进到船舱里,暖意便来了,坐下点一杯维也纳咖啡,时值圣诞将至,座位旁装点着精致可爱的圣诞饰物。咖啡温暖了我的湖区之旅,而我则唤醒了湖区的千年记忆。隔着玻璃窗,与船头看风景的质感又有不同。端详湖边那些小木屋,卞之琳的诗便跳了出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某座木屋里,是不是也有一双孩子的眼睛在看着我呢?
从艺术墓地到骸骨教堂
离开湖区,我沿着铺满白雪的台阶信步走上山去,在半山上一片30平方米的优美墓地前停了下来。一排排的三角形墓碑,有木制的,也有铁制的,造型迥异,刻有圣母像、小天使、花朵等图案,周边种植着各种各样的树木花卉,整个墓地的艺术性实在罕见。
墓碑的十字架上刻着受难的耶稣,信仰的力量,为人们的生与死带来一种笃定与温暖。地球为什么会有四季?为什么会有人这种万物之灵?人为什么要到世界上来?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死亡又意味着什么?…… 这些我曾经想过许多遍的哲学命题,小镇上的人们,想必已经从信仰里获得了答案。
当我静静听导游讲述墓地的典故时,一个老太太走过来,把一束花放在覆盖着白雪的墓碑旁。这一幕,很像以前看过的欧洲电影中的某个场景,有着坦然面对生死的气场。那种从容淡定的欧洲气质,正是我一直深深迷恋着的,它来自厚重的历史和虔诚的信仰,是一种无法复制的精神内蕴。
哈尔施塔特很小,十分钟就可以走完一圈,因为土贵如金,墓地的面积不能太大,于是促成了一个独特的风俗——入葬10年至20年的尸骨,都会被移出坟墓,人们将死者的头骨及一些较大的骨头取出,暴晒数周,直到骨头呈现出柔和的象牙白色,之后在上面绘出死者的名字、逝去的时间,还有各种装饰花纹,常见的有棕色花纹、绿色花朵、树枝等。
在欧洲文化里,橡树叶象征光荣,月桂枝叶象征胜利,常春藤象征生命,玫瑰象征爱。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且方便后人凭吊,这些美丽的骨头被放在墓地对面的圣米高骸骨教堂里。
圣米高教堂建于公元748年,内有三个不同时期建造的祭坛,数百年来,这里放置了大约1200颗头骨,其中有610个经过彩绘装饰。这样一个地方,本应令人毛骨悚然,但我感觉到的只有惊奇和温情。
在西方人的观念里,人的骸骨是神圣的,需要被尊重,这也是人生而平等的体现。这点和中国人有些不同,我们对先人的尊重,更像是对威严和地位的惧怕。陆续走进教堂的游客,个个面带好奇的微笑,指指点点。那些头骨似乎还有生命,还可以看到湖水、高山、云雾。在这里,灵魂得到了永远的平静。
盐和铁的时光回忆
半山有一座叫做“历史之门”(door of history)的博物馆,很形象的名字,仿佛推开那扇门,就堕进历史的漫长甬道中。从旧日盐矿中使用的衣服、工具,到铁器时代的生活用具、最早的蒸汽船模型,小镇历史与文明的痕迹,在这个博物馆得到悉心展示。隔着玻璃细细端详各个时代的器物,那是一条条沟通历史与当下的纽带,时光像流水一样在七千年之间来回流转。
哈尔施塔特以盐著称,远古时代,山上的岩石还被海水覆盖着,经过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海盐留在了岩石里。公元前900年起,哈尔施塔特人就开始开采“生活的白金”——山盐。盐也始终是当地主教和贵族的首要经济来源。盐矿为小镇带来繁荣,同时也为维也纳皇室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
为了开采山盐,盐矿工人每天要爬上400多米高的山峰,再下滑到深深的山矿底部,敲打下一块块含盐的山石,再将重重的山石背出矿井,背到山下,用蒸馏的方式将盐析出、烘干。每天每夜,每月每年,他们承受着同样的生活重负。如今,作为景点的盐矿依然保留着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前矿井的原貌,至今还有一个盐矿在运作并对游人开放。
事实上,哈尔施塔特的历史远不止于此。在世界史中,“哈尔施塔特时期”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代表着西欧和中欧铁器时代的文化。
1846年,在这个地图上都很难找见的小镇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墓地,共有2000多墓葬,发掘出大量青铜剑、铁长剑和铁短剑。当时,哈尔施塔特的盐矿工人们意外发掘到这个不起眼的墓葬,众人多不以为意,但盐矿经理拉姆塞尔却认为不是一般的墓葬。后来,历史学家推断其年代,居然可溯至公元前10世纪!这是欧洲已知的最早的铁器时代遗迹,是世界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
第二天清晨,薄薄的雾霭环绕着高山,野鸭子在湖里与自己的倒影嬉戏,这是小镇特有的风情。哈尔施塔特,我永远记取你七千年的美,也请你不要遗忘我雪里的足印,24小时里我参与了你的历史,也请你守护我最美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