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晓乌
如果去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旅行,巴塞罗那一定是首选。但这座城市因过多游客的涌入变得不那么适合旅行,当地人也无奈“拒客”:“巴塞罗那太挤啦!或许可以换个视角,探索更多未知。”从巴塞罗那出发,无论坐飞机还是高铁前往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的马拉加,定会发现西班牙别样的故事。
“如果你要去西班牙与人私奔或是度蜜月,龙达无疑是最合适的……如果在龙达这些你都没有成功,你最好去巴黎另觅新欢……”这是海明威在《死在午后》中写下的“私奔之城”——龙达位于西班牙马拉加省,建于悬崖之上,被瓜达莱温河切成两半,由一座名为“新桥”的桥梁相连。
即使是新桥,如今也有200多岁的年纪,现在来追溯一下龙达悠久而传奇的历史。3000多年前,先驱者翻山越岭登上这海拔700多米的峭壁之巅,惊叹于眼前水丰林茂、地势险峻之景,遂立誓筑城。自此,这里有了第一栋白色的房子,随后教堂与剧院相继在悬崖边扎根,龙达,这颗西班牙南部群山怀抱中的珍珠在岁月雕琢下开始熠熠生辉。
作为伊比利亚半岛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龙达见证了凯尔特、古罗马、摩尔及西班牙等多个文明的更迭。格拉纳达王国陨落后,龙达更成为西班牙王室征伐的焦点。但其高悬峭壁、固若金汤之势却因一场意外火灾与战略通道的失守而告破。战火的洗礼虽残酷,却催生了新文明的曙光。
随着对外交流的加深,龙达越来越繁荣。1793年,因横跨峡谷的老桥坍塌而建造的新桥完工,重新连接起新旧城区,架起了历史的新篇章。今日的龙达,桥上人来人往,桥下则是令人心悸的深渊,有雾来时,站在此处,恍若置身仙境。尤为特别的是,桥中拱内藏一60平方米小屋,曾是死刑犯的囚室,亦是海明威笔下《丧钟为谁而鸣》悲壮历史的见证,记录了从法西斯暴行到村民反抗的沉重篇章。
融合战火与文明的龙达,也是西班牙斗牛士精神的摇篮。1932年,海明威《死在午后》问世,深刻地描绘了斗牛文化的起源与残酷之美,让世界为之震撼。龙达拥有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见证着斗牛历史的变迁。
昔日,斗牛士骑在马上与牛战斗;而今,西班牙徒步斗牛已成主流,这一变革归功于弗朗西斯科·罗梅罗。他曾在紧急关头以一顶帽子救下命悬一线的斗牛士,开创了徒步斗牛的先河,被誉为西班牙斗牛界的教父,其雕像矗立于龙达斗牛场外,守护着这片荣耀之地。
与罗梅罗并肩而立的是斗牛传奇人物安东尼奥·奥达涅斯,他在斗牛场杀死过5600头公牛却毫发无伤,海明威远道而来只为见证他的风采。后来他们也成了挚友,小说《节日》便是以奥达涅斯为原型去进行创作的。海明威一生都痴迷于这种力与美的较量,“斗牛是唯一一种使艺术家处于死亡威胁之中的艺术”,这不仅是海明威的感悟,更是对龙达斗牛文化最深刻的诠释。